回目錄

屬靈的新關係

 

經文:約翰福音15:26-27, 16:4b-15

05-27-2012

今日是聖神降臨節 (Whitsunday),又稱為「五旬節 ( Day of Pentecost)」。這個節日沿襲自舊約,是猶太人的三大節期之一,據說是摩西在西乃山上獲得上帝頒佈十誡的日子。猶太人至今仍紀念這個日子。「五十」是一個神聖的數字,五十年是禧年,在這一年,所有的債務都一筆勾銷,對上帝子民來說,這象徵著一個新的開始 (利未記第廿五章) 。這個節日也正好是麥子成熟的季節,所以又叫做收穫節。對基督徒來說,聖神降臨節期,從復活節後第五十天展開,聖神按著耶穌的應許降臨在使徒身上,使徒們得著能力、勇氣、行神蹟與說方言的恩賜,四處為主耶穌做見證,許多人悔改歸信,展開新的生活,這就是初代教會的雛形 (徒2:42-47),因此也被稱為教會的生日。

耶穌在「臨別贈言」中,曾多次稱呼聖神為「保惠師」(英文譯為 comforter, counselor),就是幫助者,在我們的旁邊,解決我們所有的難處。祂也是安慰者,是我們在苦難的人生中的安慰。今天的經文耶穌第三次談到保惠師,和前兩次不同的是,這裡強調聖神要為耶穌作見證(15:26)。就如耶穌曾經是父的見證一樣,現在聖神成為子的見證,上帝的工作並不因著耶穌的升天而成為過去,現在要透過聖神的作證,讓啟示得以延續。例如,聖神澆灌使信徒經歷生命的更新,初代教會的建立與拓展,絕對不是單靠那幾個使徒,而是通過這些靈命更新的信徒們的見證,將福音的種子散播出去。聖神使教會得以建立、使聖徒在主裡合一、使相信的人得以經歷生命的更新,這一連串的緊密連結,都是指向見證基督。

上禮拜我們說,耶穌要門徒與祂合一,時常在祂裡面,「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15:5),如今耶穌卻說,祂的離開,對他們是有益處的。為什麼呢?因為耶穌應許祂離開之後,要差遣保惠師,也就是聖神,來到他們中間。並且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 (約16:8)。聖神還要引導他們明白一切的真理 (約16:13) 。換句話說,耶穌的離開,就是要破除表象的限制,使門徒不再憑著眼見來認識祂和認識真理。耶穌的離開是為了要和門徒建立一種全新的關係,不再是屬肉體的「與祂同在」,而是屬靈的新關係。

對今日的基督徒來說,耶穌並沒有離開我們,藉著祂所應許的聖神,我們可以和祂更親密的連結,如耶穌所言:「祂在我們裡面,我們也在祂裡面。」這屬靈的新關係,乃是藉著聖神的引導,讓我們在反覆的自我反省中,經歷生命的更新,使我們有能力去愛、去赦免那些傷害我們的人,祂會教導我們認識真理,明白上帝的旨意,使我們能彰顯出基督的形像。

屬靈成長,通常由於教會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偏重。有人偏重研經,有人追求靈恩,有人偏愛靈修,也有人注重生活見證。我們應該要平衡地去追求,這與恩賜的多元化不一樣,在教會中我們互為肢體,彼此恩賜不同,相互聯結成基督的身體;但在個人的成長,卻必須平衡發展,否則過於看重知識,易落入理性主義的窠臼;過於追求靈恩能力,有導致成功神學偏差的危險;過於強調內在經驗,會偏向神秘主義;過於著重品格見證,又會陷於泛道德主義的牢籠。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教會為了突破瓶頸,往往投入所謂的靈恩運動,追求聖神的充滿,強調講方言與唱靈歌乃是屬靈記號。說得更白一點,是追求異能,包括說醫病趕鬼、 說預言、激情火熱的聚會方式,人數急遽增長等等,力主使徒當年所行神蹟能力到今天依然有效。確實神醫的功能在第一世紀時負起確認福音及設立教會的功用。但是,今天當教會和信徒高舉這些神蹟奇事的見證時,真的就是在見證基督嗎?

靈恩運動者標榜全備福音,擁有醫病和趕鬼的權柄。一些有病的信徒,前往參加這類靈恩的特會,常被教導說,只要有信 心,病就能得醫治;倘若不得醫治,按照許多神醫佈道家的簡單邏輯,就是沒有信心,或者有一些罪沒有徹底對付。其實,疾病未得醫治,真正的原因沒有人曉得, 妄加論斷,常會造成不良的後果,甚至絆倒信徒。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他的《禱告》一 書,述說有一位美國神醫被邀請到柬埔寨去主持醫治特會,大大鼓吹醫治能力,那晚很多村民都賣掉家產到金邊來參加神醫特會,但是後來卻發生暴動。原來越戰留下很多地雷,每兩百個柬埔寨人中,就有一個是斷肢的,神醫無法使他們痊癒。於是暴動一直從會場延續到神醫所住的旅館,驚動美國大使館派出軍用直升機將神醫救出,送回美國。據聞柬埔寨福音事工因此而倒退將近50年。

「麻瘋病」曾是人類的印象中恐怖至極的疾病,在基督教的歷史中曾經被視之為天譴,需要神蹟才能救治。保羅班德(Paul Brand,1914-2003)是一位充滿人道關懷的英國醫師,他長期在印度從事痳瘋病的治療和康復工作,贏得無數獎項和榮譽。他說:我花了一生的時間,治療痲瘋病患;卻從未遇見過一個病人,宣稱自己的痲瘋病是因為神蹟而得痊癒的。當然,靠著藥物,可以阻止這疾病的進展,而身為一個外科醫生,我竭盡所能來挽回這種疾病所帶來的可怕後果,通常需要兩、三年持續的手術,和緩慢的復健過程,使一隻原本連動都不能動的手,可以恢復一點能力。但是,一隻失去的手指從來不會突然長回來。「假如這些電視佈道家所說的話都是真的,那我恐怕入錯行了。」

班德醫生一生的事業集中於研究,被造世界中最令人大惑不解的一個課題:痛苦的存在。他發現痳瘋病是因麻風桿菌只攻擊神經末梢細胞所引起。他們破損的顏面、四肢,都是因為沒有痛覺而造成的副作用。失去痛覺使他們踩到釘子或摸到滾燙的東西,毫無知覺,導致燙傷感染等。他說,痛覺其實是身體自行治療的徵兆,像起水泡、腫脹、打噴嚏、咳嗽,尤其是痛楚,都是轉向健康的反應。他的思緒常繞在痛的謎題上。他在《神的形象》(In His Image)一書,最末一章“上帝之痛”分享了上帝對人類受苦問題的看法。他說人之所以遭遇痛楚時心慌意亂,其實是因為在痛楚時,眼前只有自己的痛,卻不明白那位親臨世界、受過痛苦、懂得痛苦的神正垂聽我們的呼痛聲,他溫柔的大手正等著握住我們,與我們一起走在黑暗痛苦的深淵中。班德以感激與信任回應痛苦的矛盾,他說:面對所見值得欣賞的事物,他心存感激;面對看不出值得欣賞的事物,他向造物主投以信任。就是這份感激且信任的態度,使他們夫婦一生無怨無悔地為痳瘋病人服務。

親愛的兄姊,屬靈的新關係,不在於屬靈恩賜的多寡,會不會說方言、醫病、趕鬼…等,外在的作為,而是在於內心的生命中對於上帝的順服,對肢體的關懷。如同班德醫師一般,一個追聖神充滿的人,不站在一己的需要看信仰,而是以感激且信任的態度擺上自己,去實踐對真理和信仰的堅持。我們都是多年的基督徒,教會團契就是我們的屬靈社群,可以供應我們屬靈生命的餵養和成長。但是,我們不只是聚會,還要涉入弟兄姊妹的生活中,建立屬靈的關係。甚至深入軟弱的肢體,在靈裡能彼此代禱,分享彼此的痛苦與喜樂。此外我們還要每日讀經認識上帝的旨意,讓聖神透過上帝的話來帶領,使我們能勝過自己的情慾,謙卑地與上帝同行,仰望上帝,依靠上帝,用自己的生命來見證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