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咱是祂的羊

 

經文: John 10:22-30, RR 6, SS480 (Eng. 345), 399, 508 (Eng. 625)

4-21-2013

新約的前三本福音書叫做共觀福音書,它們的寫作方是比較類似,注重耶穌的行事,當然也有教訓和神蹟。第四本福音書寫作方式和共觀福音書不同。約翰福音書以耶穌的神蹟為主軸,然後以很長的篇幅來論述神蹟的意義和教導,當中穿插一系列的講道。他的講道集中在前面10章,包括重生(3:1-21) 的講道、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 (4:1-42)、上帝的兒子的講道 (5:19-47)、關於生命之糧的講章 (6:22-59)、賜生命之靈 (7:1-52)、談世界之光 (8:12-59)、我是好牧人 (10:1-41)。接著是最後的講道從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為止。

今天的經文出自耶穌第七篇講道,主題耶穌是好牧人,時間是修殿節,也叫光明節;猶太名字叫Hanukkah。修殿節源於主前170年,敘利亞安提奧古王(Antiochus IV, Epiphanes, c215-164)攻陷耶路撒冷。猶太人被屠殺,聖殿金庫被搶光,聖殿遭褻瀆,安提奧古把聖殿的祭壇,改為宙斯 (Zeus) 以豬肉獻祭。主前165年猶大馬加比 (Judas Maccabeaus) 領導猶太人奮戰敘利亞,結果在勢孤力單的情況下,大獲全勝。馬加比勝利後潔淨聖殿,並重修祭壇,使聖殿恢復舊觀。為了紀念潔淨聖殿乃設置修殿節,又叫做聖殿潔淨紀念日,節期中每個猶太家庭把燈火置於窗上大放光明。這光表示自由之光重歸於以色列的手裏。這也是表示耶穌是世上之光 (約9:5)。

在今天的經文中,猶太人圍著耶穌逼問祂的身份。耶穌表示:不是祂沒說,而是他們不信。何況祂所行之事已足夠證明祂是基督、是救世主、是上帝的兒子。這些有關「祂的身份」的表明,可惜猶太人始終不肯相信。就像66年前台灣發生的屠殺事件,過去在我們的學校或社會沒有人敢提及,因為我們的政府一直在扭曲這個事件。但是這並不表示事件沒有發生,因為歷史的痕跡還在。接著耶穌以「牧人」跟「羊」的關係,來比喻祂自己與信者之間的關係。當時,猶太會堂就是猶太人生活的中心,那些祭司,文士,法利賽人以會堂當作羊圈,把猶太人關在羊圈裡,凡是異議分子,都要趕出會堂。一旦被趕出會堂,他們就在猶太社會失去立足點,被人排斥,欺壓,成了羊圈裏的囚徒,如:耶穌、保羅。

這種既得利益者為了保有權益,設下的階級性,在不同的世代、不同的社會時時可見,而教會本身也有其階級性。例如天主教,為了實踐耶穌交付的大使命,維護社會公義與良知,自然發展出高效率的教會權威,無形中把羊杜絕於羊圈之外。當年印度的國父甘地 (Mahatma Gandhi, 1869-1948) 到南非工作時,因心儀主耶穌的山上寶訓,在一個主日想到基督教會做禮拜,可惜那是一間白人的教會,招待冷冷地告訴他:『這是白人教會,有色人種要到你們自己的教會做禮拜。』南非教會對於非白人世界的種族歧視,讓甘地無法把教會和基督福音的本質結合在一起,從此,甘地不但拒絕了教會,也一併拒絕了基督的救恩。

這次回台參加由鄭國忠牧師牧養的台北公義行動教會禮拜,這是一所用愛心的行動追求公義的教會,他們效法耶穌曾在山上、海邊、曠野、草原上傳福音的精神,以上帝國的內涵 -- 公義、真理、與愛 -- 成立一間沒有建築物、沒有羊圈限制,走入群眾,和人民一起受苦,使十字架成為愛與盼望記號的教會。公義行動教會自2010年2月28日在228和平紀念公園成立以來,除了北門教會支援的兩、三位長執以外,所有的會友多數是來公園運動、散步的朋友,他們駐足聆聽,感動而加入教會。蔡丁貴教授長期致力於公投法及立委選制修正的抗爭,他認為建立台灣國並沒有想像的困難, 因為根據聯合國住民自決的規範, 只要多數人民公投表達建立新國家的意願即可, 這樣的訴求完全不需要武裝的暴力革命, 也不需依據體制內的門檻過高的公投法! 因此他成立「公投護台灣聯盟」堅持以絕食靜坐遊行等非暴力行動來守護台灣,這是一條孤單艱辛的路,卻正好呼應了耶穌山上寶訓的精神。於是公義行動教會全力投入,支援蔡教授,如今蔡教授是虔誠的慕道友 ,經常在禮拜中祈禱、讀經與見證。

耶穌以我是牧羊人,暗喻凡是相信祂、聽從祂的就是祂的羊;祂將賜給他們永生,叫他們永遠不滅亡。這就是「信耶穌得永生」的應許。這個永恆的生命在希臘文有它很特別的意思,永恆的生命相對的意思就是死亡,換句話說:我們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因著信耶穌就能勝過死亡,不再懼怕。

今天是復活節過後的第三個禮拜,我們相信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相信耶穌已從死裡復活,其實這樣還沒有真正得著那個生命,因為那個生命是讓我們信了以後,因著耶穌基督的名要能夠勝過死亡,這個死亡包括將來我們人死了以後的復活,以及現在勝過我們在靈命上面的死亡。因此耶穌所說的永恆的生命包括今生與來世。

在我們生活當中,常常會遇到困境而憂傷、難過,要我們斷然切除纏繞的種種困鎖,勝過靈命上的死亡是何等的困難。先母自 30歲左右罹患嚴重的過敏,一生與病魔對抗,父親形影不離照顧她50多年,直到5年前母親死在父親的懷抱裡。母親過世之後,父親一直無法走出喪妻的陰霾,長期失眠,加上一度大哥一家人不在時,血糖突然飆高而昏迷不醒;一個曾經是那麼有尊嚴、自制的人,如今生活完全失控,導致他罹患慢性憂鬱症。去年他一度精神情況非常不好,秀卿和珊宇專程回去兩趟,照顧父親他們每天陪他散步、聊天、做家庭禮拜、吟聖詩、讚美主。藉著子女的關心與代禱,父親慢慢從自閉的生活中走出來。這次回去,他的情形已進步很多;在走之前他告訴我:「我不再想媽媽了,我知道她在上帝那裏很好,而我也準備好了,剩下就看上帝的帶領了。」看著父親這5年來的變化,我真是感觸萬千。他一輩子作牧師,都在做輔導與牧養的工作,在理智上,他相信耶穌從死裡復活,但是在感情上,失去母親之痛,是那麼的深沉頑固,讓他束手無策、難以承受,使得他對死後生命的希望一夕之間,變得淺薄和不可靠。復活的信息,此時對父親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挑戰。老實說,當時的我對父親的信仰是失望的,他一輩子作牧師,至今仍然講道,是我信仰的榜樣,然而他明知耶穌禮拜天就復活了,卻困守於禮拜六。但後來想想信仰偉人以利亞也曾失去信心向上帝求死,主耶穌受難之前也祈求上帝將苦杯離祂而去我心因而釋然,因為我們畢竟是人,人總有軟弱的時候,我們都需要主的救贖。

今天父親已逐漸走出死蔭的幽谷,我終於體會到為甚麼基督徒稱受難日為Good Friday (好的禮拜五),因為在這一天耶穌給了我們永恆生命的應許。雖然十字架的傷痕永遠不會完全消失,然而因著復活,我們所流的眼淚、創傷,失去親人的心痛,這一切的將成為回憶。

在人生的困境中,我們要謹記我們的日子是禮拜六,是一個中間沒有名字的日子,然而我們是祂的羊,祂認得我們的聲音。祂應許賜給我們永恆的生命,無論誰都不能從祂手中把我們奪走。我們要在盼望中耐心等待,我們將會有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復活的開始。願神在我們人生道路上碰到種種問題時,打開我們的心眼,讓我們有抓緊「咱是祂的羊」的智慧,一生在祂的豐富裡,享受祂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