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因信稱義的生活

 

經文:羅馬書 5:1-11, RR19 (PS 95), SS134, 189, 509

3-23-2014

一般人的觀念都認為宗教是勸人為善,只要不做虧心事,盡力行善就可以得救。「慈濟功德會」便是以行善事、積功德來號召群眾,會員快速成長,得以雄厚財力來從事慈善、醫療、教育等事業。最近清海無上師基於宇宙因果勸人為善的概念,公佈 「功德增損真相」,將人的職業與行為量化為功德點數,做好事會加點,做壞事則會扣點數。她說,世上沒有免費的東西,因此我們要賺取功德,才能彌補我們損失的功德。我們肯定其行善事、積功德對社會的貢獻與價值,且能夠彌補人犯罪之後良心的不安,聖經也鼓勵人要行善:『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雅各書4:17) 聖經很清楚告訴我們行善是人的本分,不行善就是罪,然而這並不表示行善就可以免除罪或無罪,因為行善的標準是很主觀的,要達到什樣的程度才能得救呢?

台灣有個經濟要犯,掏空台灣公司的資產,跑到中國去行大善,蓋學校、孤兒院等,他這樣就可以免除法院對他的追究及審判嗎?當然不可能!這是道理很簡單,任何人不可能因為行善就能夠免除罪的刑責。民間宗教除了行善事、積功德外,還有一個解決罪的辦法,就是死後超渡。在佛教的輪迴觀念裡,人死後七七四十九天之內,死者家屬要唸經,作種種的功德替死者消除惡業,以超渡亡靈好讓他能夠投入善良之家。然而這種方式雖然孝心可嘉,卻與佛教的因果報應相矛盾,既然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怎能任憑人間的超渡來影響判決呢?

基督教教義認為人因罪(sin),讓我們和上帝隔絕,在恢復神人和諧關係之前,必須要先解決罪的問題,解決罪的關鍵不是人的「補罪」,而是在人的「認罪」。馬丁路德說:「即使你已經是基督徒,但你同時是義人,也同時是罪人」對基督徒來講,傳福音要人信上帝、信耶穌很困難,有時卻也很容易,就好像我們研究父母對兒女的愛,在理性或理論上恐怕很難,但是如果能像小孩子一樣享受父母的愛,就很容易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正如一個孩子叛逆,離家出走甚至不承認父親,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要怎樣做才能夠和父親恢復父子關係?不是他要賺多少錢,有多大的成就才會得到父親的歡心。而是回家向父親認錯,請父親原諒,父親不在乎他在外面是成功或落魄。只要孩子認錯,父親原諒他,如此父子的關係就復合了,今天我們和神的關係也是一樣,唯有誠心來到神的面前承認得罪了神,虧欠了神的榮耀,求神赦免我們,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就復合了。

保羅說,我們都是罪人! 我們無法靠自己使我們從罪人轉變成為一位義人。幸好,上帝雖然痛恨惡罪,卻愛罪人,祂愛到一個地步,願意主動差遣祂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由祂代替我們的罪,使我們的罪因為耶穌十字架上的犧牲而被上帝赦免,使我們能稱義,蒙受祂的祝福,這就是保羅所說的「我們因信得以被稱為義人」。人因著信,進入和上帝的關係中,進入上帝所預備的教恩裡;人因著信,得以和上帝的關係得到完全,得以被稱為義人。然而這個義並不是我們賺取或用任何功德換來的,我們並沒有耶穌的義,只是因為我們信,祂願意幫助我們脫離罪,祂把那個義當作禮物無條件的賜給我們, 使我們因此成為蒙受祝福的人!

因信稱義是羅馬書的中心思想,也是整本聖經的中心思想,基督教信仰跟其他宗教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這一點。基督教主要的問題不是在勸人為善,而是在幫助人改變生命。行善是基督徒的本分,沒有任何功德可言,不行善反而是罪,因此耶穌傳講上帝國的福音重點不在勸人為善,而是說: 你們應該悔改信福音。耶穌並應許我們,我來是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唯有當人認罪悔改,罪得赦兔,經歷到從上帝來的新生命,才有力量去行善。換言之,義人必因信而生,是一種新的生活態度,就是我們這個罪人如何活在世上,如何對待上帝、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

我有一位會友,17年前先生突然中風,三個孩子都未成年,她一方面要照顧突然倒下的先生,又一肩挑起孩子的教養與全家的生計,她告訴我她根本沒時間傷心或埋怨,她只知道她不能倒下去,否則這個家就毀了。在她撐不下去的時候,她就禱告乞求上帝賜給她一句話讓她走下去,就這樣,上帝的話一路陪她走過死蔭的幽谷,她照著聖經的道理教導女兒和兩個兒子,孩子們看到母親的信心與堅忍,都有很好的信仰與孝心。她娶兩個媳婦,家裡多了兩個女兒。她的女婿不是半子,是兒子,每次回來都到療養院陪半身不遂的岳父讀聖經聊天,讓她覺得很欣慰。她的先生後來也受洗成為基督徒,他的手麻痺無法拿聖經,就利用讀經機每日靈修,雖然半身不遂,頭腦卻很靈光。去年先生再次中風,全身癱瘓,起床、洗澡都必須用機器吊。嚴重的打擊,使她得了憂鬱症,雖然身體軟弱無力,但是她每天都勉強自己一定要去療養院陪先生,她迫切的祈禱,抓緊上帝的應許,支取上帝的愛,才能在這個充滿苦難的日子,依然走得下去。17 年來她從來沒有放棄先生或放棄希望,雖然她不知道上帝的旨意是什麼,雖然她看不見明日的曙光,但是回顧過去,數算恩典,每一步都滴滿恩典的膏油。她每天一醒來就憑著信心說:「這是耶和華為我定的日子,我要享受它,今天我要歡喜快樂。」(詩篇 118:24) 保羅說:義人必因信而活。這位姊妹,她,天天活在因信稱義的福音裏。

保羅說藉著信,基督使我們得以活在上帝的恩典裏;那位姐妹藉著信,得以活在上帝的恩典裏。現在有許多基督徒追求成功神學,認為「有信有保庇」,「越信上帝、上帝越祝福」。但是保羅提醒我們,即使因信稱義,我們的人生不一定會一帆風順,基督徒照樣會遇到患難,患難可以除去我們心中的驕傲,顯出我們的軟弱,好在各樣事上仰望主,如此在面對苦難時,我們仍然能保有喜樂的心,這是很難的功課。想想聖經中許多經歷上帝榮耀的人物,他們就是在患難中培養出永不放棄的忍耐,這樣的忍耐鍛鍊出配得上帝嘉許的性格,這些蒙上帝喜悅的性格讓我們對每件事情都會有盼望,我們確信這盼望不至於落空;因為上帝藉著他賜給我們的聖靈,已把他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 (vv. 3-5)。

我覺得一個基督徒要在家人面前做基督徒是最難的,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最真實的你,讓你沒有託詞。事實上,基督化家庭並不是不犯錯,只是我們很清楚自己是罪人,因為上帝的愛讓我們活在因信稱義的信息裏,因此犯錯之後,我們懂得彼此認罪、彼此饒恕,真實地讓人看見上帝的愛行在這個家庭。教會也是樣,我們教會雖小,上帝卻給了我們很寶貴的機會來彼此服事,彼此學習。我們在這個教會裡,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是罪人也是義人,但是也因為這樣,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多餘的,我們都彼此互相需要,而我們也可以彼此互相建造。願上帝的靈行在我們當中,引導我們天天活在因信稱義的福音裏,讓我們一起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