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死的生機

 

經文:ACTS 2:22-31, RR4, (PS 16), SS 66, 93

4-27-2014

使徒行傳中,除了記述彼得、保羅的傳道工作外,也描述見證工作的擴展,首先在猶太人當中,後伸展到萬國萬族。前面12章的記載大部分與彼得的活動有關,餘下16章敘述保羅的活動。使徒行傳中的演講佔所有篇幅的1/5,其中彼得有很多重要的演講。今天的經文是彼得對猶太人之第一篇講道,對象是在聖殿裡的猶太人,其中很多是從外國回來的猶太僑民。開頭他引用約珥書,表明耶穌基督就是上帝差遣到世上來重建猶太人,成為新的子民的代表。透過耶穌基督,猶太人將充滿上帝的靈。雖然猶太人最後還是將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但是,死亡並不能限制上帝神蹟的顯現,因為耶穌就是基督!他說耶穌的十字架之路並非偶然的事,它是上帝永恒的計劃,而這計畫早在舊約時期先知就已經預言 (v. 23a)。

使徒行傳作者堅決主張,釘十字架一事是極大的罪行 (3:13;4:10;5:30) ,是猶太人藉著不法的行為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他 (v. 23b),因此上帝絕對不會減輕那些的人的罪。參與殺害耶穌的人有好幾種類型,如彼拉多有權阻止,卻選擇以洗手來替自己脫罪;猶大以三十兩銀子出賣耶穌後,畏罪自殺;祭司及法律賽人教唆民眾,以莫須有的罪名將祂釘十字架。

棕樹節下午,我們看的耶穌受難記 (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內容講述耶穌生命中最後十二個小時的經歷,影片拍攝得極為血腥、殘酷,以凸顯耶穌所承受的痛苦。紐約時報認為,影片中猶太人不僅出賣了耶穌,還把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會引起反猶情緒。導演Mel Gibson則辯稱該片描寫的只是耶穌生命中的最後12小時,至於猶太人出賣和處死耶穌,則完全是根據福音書,影片並沒有特別渲染猶太人是殺耶穌者,Mel Gibson 特別強調自己雖然沒有在劇中露臉,但那把第一根釘子釘穿過耶穌手掌的正是他的雙手。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有份,我們很有可能在不一樣的時間,扮演了猶大的角色,我們作了猶大,自己卻沒有警覺,出賣了耶穌,自己卻不知道。就像彼拉多明知耶穌是無罪,為了討好群眾仍將祂定罪。同樣地,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抉擇時,我們是否有勇氣拒絕誘惑、拒絕妥協呢?我們是否在有意無意間就將耶穌送上了十字架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2006年4月6日國家地理學會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向約120家新聞媒體宣佈要翻譯並出版猶大福音書(Gospel of Judas)。這本書顛覆傳統對猶大賣主的看法,書中指稱:耶穌基督啟示奧秘給予猶大,要他幫助耶穌及早擺脫人性,回復神的地位,為此猶大背負了最沉重的使命。但是,聖經清楚告訴我們,神是忌邪的神,祂絕不會以惡來成全祂的旨意。並且神賦予人有自由意志,能作出各樣的判斷和抉擇,同時也課以人責任,人必須對自己所作的選擇和結果負擔責任,因為神是公義的,祂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出34:7)。耶穌曾說: 『 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可 14: 21 ) 。』因此,猶大必然要自己承擔所犯的罪,不能因為幫忙耶穌完成救贖而脫罪變成英雄。

我們也從上帝賜給我們自由意志,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就是:即使上帝知道人可能會選擇拒絕祂、違背祂時,祂仍然給我們自由,並且尊重我們的選擇。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了人的自由的基礎,以及人自由裡面的最高尊嚴與價值。這就是「人權」的最高基礎,是上帝賜給我們每一個人的,而不是來自於政府或法律。政府或法律只是規範我們不會濫用自由,而並不是賦予我們自由。因此,任何人,不論是個人、集團、或政府,只要他用不公義的手段、用違反上帝的方式去剝奪其他人的自由時,這樣的人他們挑戰的不是個人,而是挑戰上帝,藐視上帝,向上帝宣戰!雖然他們是如此猖狂,上帝仍然給他們自由、仍然繼續容忍他們,等候他們悔改,上帝的愛正是在這些可惡的罪人身上顯為大。

對基督教而言,人的生命得自於上帝的創造,人之所以會死亡是因違背上帝的話。因此死亡不是自然的現象,而是來自於人的罪,人有罪而必須付出死的代價。正如保羅所說的: 「因為罪的代價是死亡 (羅 6:23)。」死是罪的後果,罪是死的成因。所以要解決死的問題,必須要先解決罪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基督徒總是開口閉口就說「我是罪人」,因為我們都知道自己是一位會死的人,但很少人感覺到自己是一位罪人,更少人會知道他們之所以會死,是與他們的罪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必須先意識到自己在上帝面前是一位罪人,然後才能朝這個方向尋找到死亡問題的答案。

既然死亡源於人的罪,罪使人與上帝隔絕了,讓陰間及死亡權勢可以控制我們,而成了一位必死的人;因此要解決死亡的問題,就必須要先解決罪的問題。上帝解決人有罪的方法就是:差遣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降世為人,讓耶穌成為我們的代罪羔羊,去代替我們付出罪的代價,也就是死亡的代價,並且是死在最痛苦的十字架上;使我們的罪能夠因為耶穌的犧牲而被上帝所赦免。雖然所有的死意味著一切關係的完全斷絕,但是耶穌的死恰恰是使得所有死的關係都重新恢復了生機,甚至連我們與上帝之間斷絕的關係都可以被恢復,這就是十字架的大能。保羅說:「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救恩讓我們都不再被死亡所控制,使我們與上帝和好,成為上帝的兒女,有一個嶄新及盼望的新生命。上帝已經提供給我們解決罪的辦法,但是祂仍然給我們自由,尊重我們的選擇。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去信耶穌,透過信靠耶穌去接受神所賜的拯救,脫離罪惡及死亡的恩典。

基督耶穌以死戰勝了死亡,我們因信跨越了死亡。自此,我們不再懼怕死亡,不再貪生怕死,對於死會有一種無比坦然的心態。這就是為什麼只有在基督教的喪禮之中,我們可以聽到歌聲、掌聲與笑聲。在美國還沒有廢除奴隸制度之前,黑奴的生活是非常卑賤的。當他們接受基督信仰、認識死亡真理之後,他們不再懼怕死亡。甚至後來只要有其他黑人同伴死去,許多黑人就會聚在一起唱詩歌來慶祝死去的同伴被主所接去,到天上去享受福樂。當時他們所唱的送葬曲調,格外悲壯感人,就是後來「靈歌」(Negro Spiritual)、「藍調」(Blues)、及「爵士樂」(Jazz) 的主要源頭之一。現在我們聽到爵士樂,覺得很輕鬆愉快。但你絕對很難相信這樣的音樂竟然是源自於替死者送行的音樂。巴哈的第四號清唱劇基督戰勝死亡之綑綁 (Cantata no. 4, Christ lag in Todesbanden),每個樂章都以「哈利路亞」結束,每個相信耶穌復活的人,也必定以「哈利路亞」迎向人生的終局。

「活著的人應該常常提醒自己,死亡在等著每一個人 (傳 7: 2)。」死是眾人的結局,世人沒有一個可以倖免,將這事放在心上的卻不多見。感謝上帝,祂使我們在基督裡有活潑常存永生的應許與盼望,使我們在面對死亡時,可以是如此的平安喜樂。親愛的兄姊,當我們因信跨越了死亡之後,我們的「生」就會顯出其價值,如同保羅所言:「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1:21)。」在這短暫的人生,求上帝光照我們的心,讓我們的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