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焚而不燬的恩典

 

經文:出埃及記 3:1-15, RR 28 (Ps139), SS 173,492, 499

8-31-2014

今年世界災情頻傳,空難、氣爆、水災、旱災、地震、病毒、加上物價上漲、戰爭、政治黑暗、飢荒貧窮、氣候異常……等,末日流言四處亂竄之時,很多人問上帝在哪裡?若說上帝有恩典、有慈愛和憐憫,那上帝恩典又是如何運行的呢?在這些讓人心碎的苦難的背後,上帝是否存在?祂是美善的嗎?祂是否值得我們信任?上禮拜林彥哲兄藉著Walking with God through Pain and Suffering這本書,對這些疑問有很熱烈的討論,但是這些疑問涉及的答案,已遠遠超越了我們個人的層次,簡單的答案並無法撫慰心靈受創的人。

《恩典現場──在破碎世界中尋索上帝》是楊腓力的新書,他提出10個超越個人層次的故事,他以基督徒記者以及作家的身分,走訪世界不同的地區,在破碎人心的重大事件的現場,梳理出上帝「恩典現場」的痕跡。這十個故事包括維州理工學院的校園大屠殺;性工作人員;中東的教會;芝加哥的邊緣人之家;貧窮落後的印度;中國的地下教會…等。楊腓力鼓勵受難家屬用上帝恩典的眼光來看待這些令人心碎的遭遇,他同時見證恩典如何在黑暗破碎之處,以令人想像不到的方式呈現。他說痛苦雖會隨著時間減輕,卻不會全然消失。悲傷證明愛的存在,當我們深嘗了刻骨銘心的悲傷,一旦傷口漸漸癒合,悲傷會轉化為契機,在基督賜下真實的盼望裡,我們將預嘗蒙贖世界才能帶來的喜樂。如同英國作家托爾金 (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1973) 所說,「超越世界圍牆以外的喜樂,比悲傷更刻骨銘 心。」作者相信,恩典,是觀看破碎經歷的另一種視野,不但可以在苦難的背後,持續述說上帝的美善和慈愛。同時恩典也激勵我們在破碎中持續仰望神,增強我們生命的韌性,以致能在挑戰中持續前進。

今天的經文正是記載著,數千年前以色列人在埃及人的肆掠之下所經歷的恩典現場,見證了那看似隱藏的奇妙恩典。上帝以荊棘燃燒卻不焚燬的奇異景象,吸引摩西,然後對 摩西說:「我已經聽見他們渴望掙脫奴役的哀號。我知道他們的痛苦, 所以下來要從埃及人手中把他們拯救出來」這段話可以說是出埃及記的宗旨,上帝對人類的痛苦不但看見了、聽見了,還要積極採取行動,施行拯救。上帝讓摩西看見:只要上帝在荊棘中,它就不會被燒毀;只要上帝與人同在,人就不會被毀滅。祂顯現神蹟並呼召摩西擔當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重責。這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雖然多有傷痛,卻更加顯出上帝恩典的琳瑯與豐沛,因此成為以色列人民世世代代紀念他們從衰敗的灰燼中,重新得著上帝恩典的記憶。

摩西因緣際會進入埃及王宮當了王子,受著最好的教育。有一天摩西看見希伯來同胞被一個埃及人殺了,年輕氣盛的摩西為了替同胞報仇,趁沒人注意,就下手殺了那埃及人;不久事蹟敗露,法老王要殺他,摩西不得不逃到米甸曠野去,在那裡結婚生子,為岳父葉忒羅牧羊,生活了四十年。上帝藉著大自然的環境以及牧羊來訓練他,讓他更成熟,也更謙卑、穩重。

訓練日子滿了,摩西和往常一樣,帶著羊群橫跨沙漠,到了被稱為「上帝的山」的何烈山,突然山上的一片荊棘著火,在炎熱的曠野中荊棘著火是很平常的事,因為曠野極為乾燥,在炙熱的陽光照射下,荊棘經常會自己燃燒起來。荊棘的生命特別堅韌,能在極高溫又缺乏水分的環境生存下來;但荊棘有刺,沒什麼經濟價值又容易割傷人,因此人見人厭。對埃及人而言,以色列人好比荊棘,長得興旺,威脅他們的存在,令人厭惡;反之,埃及人對以色列人好比烈火。奇妙的是荊棘被烈火燒,卻沒有燒燬。上帝用這個景象告訴摩西:他的同胞正在水深火熱之中,就像荊棘被火焚燒一樣;但因為有上帝的保守,那火沒辦法燒毀荊棘,於是「焚而不毀」的異象成為上帝呼召摩西獻身的記號。

這個焚而不燬也是歸正教會(Reformed Church)和長老教會(Presbyterian Church) 的標誌(Icon)。16世紀法國預格諾教會 (Huguenots) 受天主教國王迫害,堅持信仰,不願妥協。這個被迫害的教會自稱為火燒荊棘教會,雖教會經歷極大困苦,卻屹立不搖,1583年用焚而不燬作為教會的標誌。他們相信:上帝掌管世界,看顧祂的子民,祂有完全的能力,可摧毀迫害者,把祂的子民救出來;所以人民盡可相信上帝,在危難中仰望祂的拯救和保守。教會從草創至今都在迫害的環境中茁壯長大,保羅說:「我們必須經歷許多苦難才能成為上帝國的子民(徒14:22) 。」上帝的子民會經歷許多苦難,如對苦難沒認識,很難瞭解福音的真諦,也很難體會耶穌為何被釘死十字架,見證上帝的救恩。

當摩西正在為這個焚而不毀的景象感到驚奇時,上帝就呼叫他,並且對他說:「不要再走近。脫掉你的鞋子,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地。」根據當時的傳統和習慣,奴隸是不穿鞋子的,所以在神聖的地方不能穿鞋,表示在上帝面前要像奴隸那樣聽從上帝所有的命令。上帝向摩西表明他的拯救計劃後,吩咐摩西到埃及法老王那 裏,將以色列百姓領出埃及。我想,這時的摩西必定百感交集,當年在宮中,以為學會了埃及一切的學問和軍事技能,便能有一番作為,沒想到血氣之勇並不足以行大事,因此,神把他放在米甸曠野熬煉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間上帝是隱藏的,他尋不見憐憫及公義在社會彰顯的痕跡。在他看來,以色列人所經歷的勞苦愁煩、不公不義,彷彿再無轉圜的餘地。當黑暗已成事實,哪裡還有盼望?然而,當他靠己氣盛的心,逐漸轉為柔和謙卑,打算就此安養晚年之時、卻是神要用他之日。上帝不只在荊棘的火中對他顯現,還給他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mission impossible)」,要他從世界首強的埃及王手中,把他們最仰賴的外勞領出埃及。

摩西久居王宮,深知埃及的軍力和法老王的能耐,他說:「我是什麼人?竟能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在上帝的教會裡,事奉上帝是我們的本分,不過,有時我們對神認識不夠,使我們無法完全交託信靠神。面對事奉,優先考量的往往是,我力不能勝,我不行,我怕,我不敢…,甚至神的應許保證都無法改變心中堅持的己見。有時我們害怕委身 (commitment),因為委身不只是忠於職守,它是一種使命感,更是生命的投入。摩西知道自己的不足,要帶領幾十萬人出埃及,因此一再拒絕神的呼召。

上帝一再顯明祂了解摩西的軟弱、膽怯和失敗所造成的無力感,祂向摩西保證:「我要與你同在。你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要在這山上敬拜我。這就是我差遣你的憑證 ( v.11-12)。」上帝去除他的憂慮,再次應許要與他同在。上帝重用人的時候,必定用盡一切的苦楚來磨鍊他,使他生出堅忍不拔的毅力,在這熬煉的過程中,雖然辛苦,但最終的目的,卻是對他有益,這正是神訓練人的苦心。四十年的曠野熬煉,使摩西從平凡的牧羊人,靠著上帝的大能,成為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偉大領袖,而上帝焚而不毀的恩典也成為以色列人能逆境再起的力量。親愛的兄姊,願我們能細心體會生命中的挫折,願上帝焚而不毀的恩典與我們每一個人同在,讓我們都能從絕望的故事中,與上帝攜手再創另一個精彩的故事。 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