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錄

保羅信仰三部曲  

 

經文:I THESS 3:9-13, RR 4(ps16), SS 144, 178, 513

11-29-2015

上上禮拜我去舊金山,參加北美教協年會和研習會。大會請美國長老教會 (PCUSA) 舊金山神學院 (San Francisco Theological Seminary) 新約朴應天教授主講保羅新觀。他探討保羅性格上之弱點,說:保羅多次和教會的衝突事件 (incidents),如;耶路撒冷教會、安提阿教會、加拉太教會、哥林多教會等。在這些事件中,保羅的態度是站在真理的立場毫不退縮,得理不饒人 ,罵人不給人留餘地,這樣的個性似乎還不夠成熟。

朴教授認為保羅的信仰特質是:保羅深深地體會他之所以能夠服事上帝,那是上帝莫大的恩典。當他還不認識耶穌基督時,一心迫害基督徒,如今上帝的恩典在他的身上,上帝親自地向他顯現,呼召他,以致於他的生命有一個極大的改變。對保羅而言,他已經獻身給基督,守住基督之道是人生的準則,當然要有活出基督的生命互相輝映。然而由於保羅的個性堅毅、果決、行動力強,既然主給他的託付是開拓教會,他就毫不遲疑先到一處地方,在那裏傳福音,建立了教會,揀選適當的人牧養,又到別處去佈道,以後再回到他們中間,做堅固的工作。保羅不願意做膚淺的工夫,他要的是扎實的真理根基,因此只要觸及信仰,他的言論都極為嚴厲,毫不妥協,遇到問題,立刻解決。他的開創性格雖然可以成就大事,卻也易出差錯,惹出麻煩,他經常與人發生衝突,也常受到攻擊,其中以哥林多和加拉太倆教會最為嚴重,他和同工不僅吵架甚至拆夥。

從加拉太書我們最容易看到他本來的個性。保羅嫉惡如仇,眼光銳利,很容易看到別人的問題,也很容易挑出別人的毛病。他對加拉太的信徒說:“我們已經說了,現在又說,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所領受的不同,他就應當被咒詛 (加1:9)。”一位傳道人對信徒發出咒詛,豈不駭人聽聞?保羅之所以寫那樣嚴厲的話,乃是因為他認識到福音的獨一性,救人的福音只有一個,這福音的起頭乃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而且我相信他是以愛心說誠實話 (弗4:15)。

他在加拉太第二章甚至當眾指責當時的基督徒龍頭彼得,難道保羅不怕被人誤會他高傲自大,排斥同工嗎?其實保羅之所以不計毀譽,正是為真理的緣故。保羅認為如果“因信稱義”還要加上“割禮”才能得救,那主耶穌豈不是白白地死在十字架上?主耶穌的救恩不是在拆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是要將外邦與猶太的信徒合而為一!保羅看見這個嚴重性,既然彼得當眾犯錯,如果不及時糾正,將危害到整個教會,因此保羅不得不當面指責彼得,這正是保羅信仰的勇氣,使福音的真理得以保存。然而這也是保羅個性上的軟弱,為了這個尖銳的個性,他在人和方面,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保羅的個性是兩極的,上帝藉著保羅在宣教旅途中的總總艱難險阻,修剪他的生命,磨去他的急躁、魯莽,柔軟他的心,終於保羅覺悟了。他沉痛地說:「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羅7:18-24)?」

我們都知道保羅身上有根刺,三次祈求上帝除去令他困擾的刺,但上帝沒有應允,反而帶領他以另一種態度去對待這根刺。刺令人不舒服,令人困擾,是討厭的東西,但上帝卻引導保羅以恩典的態度去看待這根刺,發掘這根刺對他的正面意義,以及這根刺的存在帶給他對信仰和人生的體會。當保羅能夠接納這根刺,看清自己個性上的缺陷時,也就是他經歷上帝恩典的時候。到了保羅的晚年,他說:「把馬可帶來!」這個當初引發他跟巴拿巴劇烈爭執、對立的年輕人。此時,他已經學會包容不同的意見,欣賞別人的好,他說,馬可在傳福音的事上與我有益 (提後4:11)。可見他和巴拿巴的關係和解了。後來在彼得後書,彼得稱保羅為我親愛的弟兄,可見他們倆人也沒有疙瘩了。

我們每個人的性情都有兩面,保羅反應快、思路清晰、好強善辯,能把基督的真理,辯論得非常清楚!當他的個性特質被上帝使用的時候,保羅成為為真道竭力爭辯的人;但是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他知道他必須守住基督之道,同時要有活出基督見證的生命,因此他敞開自己,把尖銳的性格交在神的手裡,雖然一路衝突不斷,無形中,他卻已是新造的人了,他的每一個性格,都成為上帝祝福的管道。

保羅晚年寫最後書信腓利比書時,已經是階下囚,受到羅馬皇帝的禁衛軍所監管,但他仍然忙於宣教,信中處處充滿基督的喜樂,他不再有年輕時代的那種霸氣,反而身體力行於復和神學。他說 ,沒人能攫奪我們的喜樂,我們每天都要喜樂。依照教會曆,今天是新的一年,待降節的第一主日,也就是我們從今天正式進入聖誕季節,我們應該以喜樂的心情來迎接耶穌誕生的來臨。

我們一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遇到挫折是很平常的事,無論是人際關係上的挫折、經濟的壓力、自我認同的危機、身心的重創或傷害,這都是我們生命中極大的挑戰。但是,每個人在面對這些困境及患難時,往往也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 奧地利的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克醫師 (Viktor Emil Frankl, 1905 – 1997)在二次大戰期間,被剝奪醫生的身份,關進集中營做苦役,他的父母、兄弟和妻子都死在集中營。但法蘭克從集中營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個人身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被奪走,但是任何人也不能剝奪他對他自己所處的環境的態度。」我們可能無法選擇我們所處的環境,但我們卻能夠選擇面對事情的態度。保羅給我們樹立了好榜樣,在苦難中活出喜樂的見證。他說:「我無論在什麼景況下都可以知足……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可以借助基督的大能,以喜樂感恩的心來面對一切。

為什麼我們傳揚基督教叫作傳福音。因為藉著上帝的恩典,感受聖神的同在,得著生命的改變。在基督耶穌裡我們享受著一天比一天更豐盛的生命,這個生命不斷在成長,不斷在改變,這奇妙的恩典就叫作福音。保羅說喜樂是從認識真理來,使我們活出福音的生命,表現出來就是一個喜樂的人,所以基督徒應該靠主常喜樂。有一位退休牧師曾經用詩篇118:24「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 !」的經文來勉勵我和內人,每天醒來時都要用這句經文感謝上帝。因為作為基督徒,我們讀上帝的話是喜樂的 (耶15:16);祈禱是喜樂的 (約16:24);事奉時是喜樂的 (林後1:24);在試煉中是喜樂的 (雅1:2);在受苦時也是喜樂的 (徒5:41);在我們人生旅程結束時,更因為我們有盼望,知道未來有更好的日子在等待我們,我們的心更是喜樂的 (徒20:24)。

親愛的兄姊,在這個感恩、等降救主降臨的日子裡,這個世界的紛紛擾擾讓我們十分不安,正因如此,我們更要迫切祈求上帝幫助我們,活出喜樂的生命。我們欣見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陳建仁,他是一位天主教徒,他在受專訪時說,他參政的目的,為的是親近那些飢餓、口渴、赤身露體、無家可歸者。 他渴望自己能為政治帶來新的氣象,成為「愛與和平的播種者,在分裂的地方促進團結,在仇恨的地方播送友愛,在失望的地方喚起希望,在黑暗的地方放射光明」。這位全身散發著喜樂的候選人,讓我們看到台灣的希望。 感謝上帝聆聽我們長期不間斷的祈禱,盼望台灣未來的政治人物能帶領國家走在神的心意中,並願神在其中掌權。在這迎接、歡慶救主聖誕的日子裡,讓我們再次用喜樂的心宣佈:『請來,請來,以馬內利、我們歡迎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