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MUST BE IN MY FATHER’S HOUSE 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裹

 

經文:撒母耳前 2:18-20,26 哥羅西書 3:12-17 路加2:41-52

12/30/2012林興隆長老講於佳壇教會

A ) 經文簡釋

伝統上稱聖誕後的第一主日謂”Low Sunday”; 一股熱情歡慶, 購物狂潮, 禮物交換, 扣人心弦的聖誕歌聲不再; 但願普世同慶” 和平降落人間” 的佳音深深銘刻人心. 一切回歸平常, 但是基督教的聖誕節並不是” 節日” 而己. 感念上帝賜與人間最珍貴的禮物(聖子耶穌), 期望復活的主永住咱的心裡的信仰靈命的深思, 自省的節期. 在咱面向新的一年時, 這主日雖稱為Low Sunday且是信徒們認真” 消化”, 裝備迎接新的挑戰, 繼續回歸實際的”現實生活”. 重新組合的期間.

撒母耳前書及路加福音的記載,提供咱豊富反思的靈糧資源; 同時提起決定上帝子民, 以色列的命運的兩位母親及其兒子, 一位在以色列史最黑暗時期誕生, 後來成為膏沬大衛(anoints David as King ) 為王的撒母耳; 另一位卻是實現對大衛王的應許. 兩位繼承祖先的伝統, 同時超越伝統的時代使命. 兩位” 兒子” 開創了新的紀元. 兩位母親在她們的生命中,以最平實的方式,回應了上帝在她們身上奧秘的運作. 她們的生命提供人類回應” 奇異” 的聖誕事件的典範.

另詩篇148及哥羅西,提示了崇拜是上帝子民生活中的要緊性; 詩篇呼籲天地萬物都要頌讚; 百姓人們, 動物, 天使, 所有自然界的–切, 都要慶祝上帝的榮耀. 哥羅西特指” 敬拜” 是放下” 舊的本性”, 追求基督的愛, 在基督內成為新生活的,上帝子民的基本特性. 除了具有謙遜, 仁愛, 忍耐, 赦免的印訖外, 更要受基督的教示, 培養,感謝, 平安,喜樂,吟讚. 崇拜是迎接新的年的最要緊的基石.

B ) 經文淺思

在四本福音書中, 提及耶穌童年的記事, 只有這段. 當耶穌十二歲時偕父母, 約瑟及瑪利亞往耶路撒冷城去聖殿參拜, 守逾越節. 在人群擁擠不堪中, 當約瑟及瑪利亞返鄉的途中, 突然發覺兒子耶穌不見了. 當咱讀這故事時, 一定會体會到在人群中, 丟失兒子的心急, 不安恐謊的情況的父母們; 另一方面, 也會責怪那有怎么粗心大意的父母親. 萬一出事, 終必遺憾終身.

當耶穌的父母折回耶路撒泠, 過了三天(參路加22:15;24:5,7), 竟然在圣殿裡(外院) 找到他, 發現他正專心與教師們坐在一起, 聽取教導, 發問討論. 在座的教師們, 甚至他的父母, 聽到他的發言精闢, 見地獨特,也都心生愛慕, 驚訝不己. 在又敬又喜(找回愛子) 的情緒中, 突然母親瑪利亞責問道;” 兒子, 為什么對我們這樣做呢? 看哪, 你父親和我很焦急, 到處找你!” 耶穌對他們說:” 為什麼找我呢? 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must)在我父的家裹嗎?”This must (Cf.4:43;9:22;22:37)separates Jesus from his parents. He is astonished that they do not realize this. 但是耶穌的父母不明白這句話, 在歸回拿撒勒的途中, 瑪利亞就將這一切的事存掛在心.( 明顯地瑪利亞在此處的表現,及路加2:19所描述的她顯然形同兩人.)

這故事表面上看是青少年反抗父母, 表現自主性的一面; 但是, 在整個耶穌的生涯中, 這是他自己意識到真正自我, 身份認同的表露. 耶穌要他的父母正視” 他是他們的兒子, 但並不屬他們所有.” 莫怪他的父母, 甚至讀者們也搞不清楚. 這點可由” 為什么耶穌在圣殿呆三日呢”, 為什么他的父母失去了兒子三天後才又找到呢? 與經學士在圣殿呆三天這事, 告訴咱這並不是單純有關找尋”lost child” 的故事. 當耶穌被釘, 埋葬了三天期間–些婦女們, 不也曾經往暮地去探尋, 準備膏油他嗎? 其中他的母親, 甚至親人, 豈會缺席呢? 這猜測應不會太離譜罷! 因此, 咱可以連想, 當父母, 親朋們尋找了三天, 在圣殿中(憤墓)再找到的耶穌,不就是那位” 復活的主” 嗎?( 參路加22:15;24:5,7) .

這故事報咱知, 在及耶穌(復活的主) 相遇上, 耶穌(兒子) 雖只是+ニ, 但己在交談中,明白啟示他的真正使命及身份,” 完全是人的兒子, 同時, 也完全是神的兒子”. 當然他們, 連咱也驚奇不己. 但當咱回憶路加2章,耶穌出生時, 當”西面” (Simeon) 老祭司抱著嬰孩耶穌, 對瑪利亞說”… 你自己的心也要因這兒子被劍刺透”(Luke2:35). 這句話時’ 瑪利亞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中, 反覆思考. 換言之, 在這次遭遇中, 瑪利亞心中己經覺察到” 到底他們兒子真正的身份是誰” 的現實問題. 雖然, 他們找到了他, 也返回家裡, 但是, 不久的將來他們又將” 失落” 了他( 指被釘十字架上). 耶穌的父母, 親友們因失蹤的兒子而焦急, 們徒們也因被埋葬的耶穌而焦盧, 恐懼, 但在尋找中卻驚訝地遇見了’ 復活的主”.

就如同他的父母們, 咱也是常常將主(lord), 留在圣殿中, 不管他是如何與咱相親(一齊走回家裡). 突然間, 在咱的生命中, 親朋中, 找不到復活的主, 失落了, 驚惶失措地失去方向; 發現了時(如同他的父母) 又驚又喜, 珍惜緊握, 依附. 落失咱的主, 又再尋找,這不也是信仰的生命的成長過程嗎? 就如約瑟及瑪利亞在找尋失落的”兒子” 中, 卻找到更貴重的寶貝—“上帝的兒子”. 瑪利亞找尋她的兒子,seeking IN THE WRONG PLACE(到處找) 及Wrong Reason; 但是她且找到了新” 生命”. 信仰就是在尋找這至寶(心愛的兒子)並緊抱不放; 直至咱找尋到, 在驚奇的發現中, 果然体驗到與我們同行的主, 咱的失落及獲得, 不斷地尋覓及堅持,就是邁向永遠活的生命的旅程上的奇蹟.

讓我們也有份與瑪利亞的体驗心境; 把這信仰的深奧--與復活的主的遭遇掛慮在心. 讓我們記得”We must be in our Father’s House as 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