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探今解

 

經文:馬太4:1-11, 馬可 1:12-13, 路加 4:1-13

 

當我們仔細來看有關“試探”的經節,不難發現,有關試探的內容都與“好”有關係。對一般流行的價值標準來看,似乎是可以接受的,是很實際的,且又是“好”的。對“試探”的入手上看,也是很髙明的。

福音書中試探的紀事報咱知,撒旦是針對耶穌的強點挑戰的。它知耶穌是充滿慈悲憐憫的(compassionate)人。福音書中常出現有關耶穌這款感動人的紀事。例如在醫治的神跡,在變餅食給五千人中耶穌叫學生來說:我憐憫這些人,因為已經三天沒有吃了。憐憫是一種待人與對人的感覺之道,有憐憫人的人,經常是積極自助的人,不是靜靜觀望,等待別人的反應;對病痛的人,欠缺的人,失望餒志,傷心憂悶的人,受不義的苦楚,牢獄之災的人,常常主動積極伸出幫助的手,表示真誠的關心,迫切虔誠為別人祈禱,且不計較自己得失的人。

撒旦真清楚耶穌具有這些特質,因此針對這些特質,撒旦挑戰耶穌說:“假使你若是上帝的兒子,將這些石頭變作餅”。在饑荒、饑餓到處很普遍的所在,許多人普遍失業與民生問題所困擾的時代。將石頭變作餅這將是很大的善舉,孔子曾說:“民以食為天”,孫文也將“民生問題”列為建國治國的大方針之一。雖然民生問題是大的,也是很好的代誌。老實講若將石頭變作餅無疑是安定社會,創造經濟奇跡的好事,這款“好”的,吸引人的,且是幫助人之慈善代誌,正是充滿憐憫慈悲的人所要做的。

暫且不提“好”的代誌不一定是對的,耶穌拒絕撒旦的挑戰,並不是因為撒旦那句充滿諷刺、挑釁的“假使你若是上帝的兒子”這話的懊惱所刺激的反應。耶穌頭腦里很清楚撒旦的動機,耶穌清楚什么是價值的層次問題,他知道有比“好的”更髙層次的善。表面的經濟繁榮,生活之安定是對的,但並不是上帝國的終極目的。慈愛及誠實彼此相通,公義及和平彼此相親,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並不是經濟之繁榮,生活之安逸的必然結果;反而慈愛和誠實,公義和平的彼此相通、相親才是和諧社會之基礎,經濟繁榮之要素。

今日臺灣教會的髙俊明牧師以及那些努力為實現上帝國而受苦楚的兄姐,真清楚地表現了在今日的臺灣教會有分別善惡是什麼,及能力的明證。有分別善惡的能力的團體或個人,就是有原則的團體或個人。這分別能力自何而來?聖經告訴咱,有聖靈的引導,不是出自想要做好而已,沒有原則的政治是敗壞了的人性之表徵,沒有聖神的引導,教會就是無原則的教會,也不可能是耶穌基督的教會,沒有能力分別善惡的教會也就是撒旦隨從、奴隸、同樣沒有信仰原則的基督徒,不配稱為基督的門徒。

耶穌清楚看出撒旦的惡毒陰謀,並將“好的”看作“有理的”來給他混亂,致使辨別不出哪個更好。

雖然耶穌受試的第二內容有“表演特技”的印象,但是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咱會發現撒旦真清楚耶穌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及委任。從受洗的時刻開始,耶穌就完全無條件委任自己於上帝國的播揚神工。所以撒旦同樣對耶穌的強處入手,用真技巧的方法要引耶穌去誤用所應允的“話”這項事。但是耶穌看出撒旦所引用的經文“因為他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除你的腳撞在石頭上”(詩篇91:11-12)這段經文的前后關係,表明在日常生活中的關照,只依靠上帝者要脫離種種災患之意。並不是用在特殊的情形下,就是試探上帝的可信,可靠性的上面。耶穌並無陷入撒旦如何引經,他就如何盲目信服的詭計,誤用經文的應允及誤引經節而不視前后經文的關係就是撒旦的一貫伎倆。最近自髙雄事件發生之後,在報紙上,尤其聯合日報的黑白集,也引用了很多經節在說明“教會不應參與政治的事,牧師應該安分守己,遵奉國策…”,表面上苦口婆心在“勸善”,其實是為進一步捕捉教會人士,打擊“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作成輿論,鋪路工作;特別是自髙俊明牧師被捕後,張繼忠牧師(張群先生之子)自美國的三藩市,向臺灣各報界投書,指陳髙牧師誤解聖經中有關愛的教示,伸訴教會及政治,政權及基督徒的關係。張牧師引經據典,極其苦心,僅就聯合報的“黑白集”諸多經文中取二代表性經節簡述之最常被引用來說明“教會與政治”的關係的經文,就是馬太22:21,耶穌說:“那麼把該撒的東西邀還該撒,上帝的東西邀還上帝”(參馬可12:19,路加20:25)。福音書中有關這記事的中心,不是為方便區分屬靈屬世,政治與教會,政權及信徒之間關係的記載。可惜,中文聖經的翻譯版,皆將這段記事冠上“納稅問題”這標目,是容易令人誤解的。自三福音書中的記載來看,耶穌的反對者來找他的目的並不是想要澄清“納稅的問題”,而是想要“好話柄來陷害他”。請看這群詭計多端、油嘴滑舌的人的謊言:“老師,我們曉得,你不管人家怎麼想,也不看人的情面,只誠實地把上帝的旨意教導人的人”。這是一句多麼諷刺的謊言(Funk)。諷刺的是一種真正如他們所稱那麼正直、誠實地把上帝的旨意教導人的人竟然成為一個“找話柄來陷害”的對象。可恥的是為迫害異己,竟然以上帝的名講口是心非的話要達到陷害他人的目的。假使,這段記事的重點是在“納稅的問題”上面,為何耶穌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其實,耶穌並無回答他所問的,換言之,反對者並無達到他們要“找話柄來陷害”的目的。假使,耶穌有意要應答他們所問的問題時,可能就會回答:“向該撒納稅吧”,或直接了當地說:“是的”或者“對的”(Bornkamm)。耶穌所信的國度是上帝的始權,對這水平來看,“納稅”的問題是非常不相稱的,是邊際的芝麻小事,豈能與上帝國並論,耶穌對蓄意要陷害他的反對者的反駁,不幸,在今日竟被蓄意要出賣衪的門徒,或反對者,用來陷害衪的教會及門徒;竟被殘忍的團體(國民黨)、個人(黨徒)用來打擊陷害異己的“根據”,忽視前后文的關係,誤引經節,加以斷章取義,若不是撒旦的慣技,就是陷入撒旦的陷阱而不自知。

羅馬書第十三章,也是常被曲解的一段,保羅確實勸勉信徒對政府應該服從,對政府之功能及執政者之職責的重視與尊重。照保羅了解“執政者不是要使行善的人懼怕,而是要使作惡者懼怕…”,又說“執政者是要執行上帝對那些作惡的人的刑罰,因此你們要服從執政者,不但是為了怕上帝的刑罰,也是為了自己良心的緣故…”。張繼忠牧師等引這段經文旨在強調,基督徒對執政者的絕對服從。其實,這段經文是讓咱知,在什麼情形下面,什麼是真正問題的中心。不論是執政者或基督徒,絕對服從的對象是上帝而已;無論是執政者或部屬要有真知識及判斷力,來選擇那最好的(緋力1:95)。選擇那最好的,對執政者來講,不是專門要求部屬服從,是要執行上帝對那些作惡的人之刑罰,保護鼓勵行善的人。換言之,以保羅的理解,政權的功能,執政者的職責只有在上帝的大前題下面,才有可能發生最大之功能,最好的表現。他說“政權的存在是上帝所允許的,執政者的能力是由上帝而來的”,由這句話咱知政權之所由來及執政者能力的來源外,也使咱知,若不是上帝所準許的,若是“行耶和華眼光看作是惡的”,任何政權或執政者是不可能長久存在的,也無應該存在。

“政權的存在是上帝所準許的,執政者的能力是從上帝來的”,千萬不能理解作執政者相等於上帝本身。對保羅及一切基督徒,上帝是世界的主宰,這位世界的主宰乎召基督徒成作“兒子職份的自由”,任何服從若是無呼吸著這款作“兒子職份的自由”,就不配稱為基督徒(Kasemann).盲目的,毫無批判力地,順服執政者的任何違反上帝的旨意的政令的基督徒,上帝就不會刑罰,良心就會心安嗎?難道,無原則的政權、私心的,驕傲迷信於權力慾,且無能力保護行善的人,專門教唆人,殺人��執政者,上帝就不會刑罰,良心就會平安嗎?執政者也是人,並不是上帝的分身之道理甚明。

基督徒告白上帝是世界的主宰及盡國民義務應該是不相抵觸的。因為,基督徒受召是要仕奉,所居起的世界,就是基督徒侍奉的舞臺。在侍奉中,參與在上帝的創造,更新的事上,在伸張正義維護人權的尊嚴,促進社會的和諧,進步,對貧苦大眾的關懷,對囚犯不幸遭遇者,的同情關心等,正是順服政府,輔助執政者的具體表現。這段經文的另一面積極意義報咱知,基督徒應該有,這款愛的侍奉的責成及自由。政府及執政者應該鼓勵愛的侍奉,保障侍奉的自由。

相信張牧師會同意保羅這段話的目的,不是在教示咱,為了怕上帝的刑罰,及自己良心的平安,所以要盲目地順服專制、獨裁之執政者、腐敗無原則的政府。撇開經文本身,就常識所及的例子來看,國民黨的創始人孫文先生,當時若與張牧師所持相同之見解,認為基督徒要絕對服從政府,今日豈有國民黨的存在呢?今日的張牧師可能仍然留長辮子,生活在腐敗、無能、專制的滿清政府下面呢?再說孫文先生在英國倫敦落難時,若不是“教會人士”多方奔走,設法營救,今日豈有國民黨的存在呢?假若當時的“教會人士”仿效張牧師之做法,大量引用經文向報紙投書,指責孫文先生誤解保羅的意思,將其引渡交給“清庭”斬首示眾,今日豈有國民黨之存在呢?張繼忠牧師深恐因高俊明牧師遵循聖經“好的牧人為羊群放棄生命”的教示,對逃難中的施明德先生給與人道上的援助之事,會給國人對基督教的“愛的教示”發生誤解。所以投書加以表明、糾正。張牧師非常關心,因髙俊明牧師的作為會給基督教蒙受很大的不利,用心極其良苦,護教的熱忱值得敬佩。但是對結果來看,張牧師一投書,只給世人對張牧師所了解的“基督教的愛”的道理增加混亂的印象。世界各國,各宗教團體、領袖同道,對髙俊明牧師的遭遇,所表現的關懷及支持,臺灣島內的基督徒為這事禁食祈禱,證明了張牧師的愛基督教的作為,實是多餘,除了提供給執政者作為迫害臺灣極度長老教會及髙俊明牧師等人的“有力的宗教界”名流的輿論支持外,不幸的很,張牧師陷入撒旦的陷阱而不自知。一位有堅強的委任基督徒,若是欠缺具體, 屬靈的眼光,可分別真假的內容,一個護主心切的傳教者,若是無把握什麼是真正問題的中心,一個是忠黨愛國的基督徒,若是無能力超越對黨國之忠誠,告白上帝為世界的主宰。一位自稱是耶穌基督徒的門徒,若是不肯付出代價,不愿與自己的國家、同胞共患難,就沒有把握住“基督教之愛”的真諦。

對於今日的教會來看,第三項的試探可以說是最殘忍、陰險的。撒旦所挑戰的是基督徒信仰對象,目的及手段關係的問題。撒旦不但自稱自己是“敬拜的對象”,具有無比權力的源頭,同時地提供具體有利優厚的條件,作為妥協者的報酬,並且介紹簡單易行的妥協步驟。值得一提的是,耶穌並無去辯駁,也無否認撒旦的權威性。這點說明福音書的作者對惡勢力的真實體驗,並無天真到可以否定的地步,也無天真到什麼代誌都可作好解報的態度。撒旦的殘忍除了有意混亂真假的絕對服從的對象外,還提供了簡單、安全可尋,經濟實惠,甚至收買,賄賂部分長老、傳道人等,非常下流的手段。對於堅信上帝,持守上帝的旨意的人,撒旦提供了可以不必經由上帝的方法的途經。耶穌的拒絕,說明了什麼是真正信仰上帝的意義,及堅持在這信仰上面的高昂代價。敬畏上帝就是無條件順服及信賴,相信一切的後果有上帝自己的攝理。耶穌的拒絕駁倒了那些認為達到上帝國的目的,可以不必經由上帝國的方法的機會主義者的行為,不勞而獲的一切財富是使人性敗壞的誘因。今日咱的教會最大的試探,可能也就是在此,撒旦會用盡一切伎倆,提供不必經由十字架達成上帝國的引誘,進而離間信徒,收編信仰立場不堅的傳教者供其使喚,使長老會瓦解。

最后,咱不可忽略了解試探前后文之關係,試探發生是在耶穌的受召洗之後,以及開始宣揚事跡之前發生的,當耶穌決定順服在上帝的呼喚的時刻,決心要與上帝同工,宣揚上帝國的福音,從事趕鬼,醫病之工作。撒旦之挑戰,十字架的陰影已經在此隱隱可現。在耶穌的試探及結果來看,咱知在聖神的工作中間,也有撒旦的阻礙;在惡勢力的猖狂中間,也有上帝的平安及喜樂(自高俊明牧師的獄中書信明知);給聖神領導,就是投靠上帝的能力,參與上帝所創造的事工,有主的天使的伺候,就是有上帝的平安及喜樂,整個人生的過程雖然是嚴肅、緊張、崎嶇爬行的,但且不是孤單的。

在耶穌拒絕撒旦試探的方法及內容,表現了上帝的絕對主權,是克服撒旦一切試探及迫害最有力的證明。試探是針對耶穌的強點出發的,結果更顯出強點的氣力。正如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經過撒旦無情、精心設計的分化離間,打擊時,反而,更使教會,更加大團結,更勇敢地發揮守望互助,兄弟姐妹更加覺醒,警惕;禁食,祈禱會處處舉開,這點是撒旦及張牧師等從未料想到的。由這不幸的迫害事件結果來看,與其說“試探”,不如說是“考驗”更加貼切。

---原登【海外臺灣人基督徒聯合通訊】,1980年。 略作修改(潤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