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天父

 

經文:Is.49:8-16a; Ps.131;ICor. 4:1-5;Mt.6:24-34

林興隆長老 2-13-2011

將人的生命目的定位在追求上帝的國及義; 信靠上帝有豐盛的恩典,供給人的所需。 “不要煩惱,憂慮所要穿的,食的,喝的,也不用擔心壽命的長短,因爲生命的目的是為追求上帝的國所以很珍貴。 ”耶穌對門徒們如此的勸勉。

他們(門徒們)聼得進去嗎?

你呢? 我是很會憂心掛意的人,你呢?

煩惱,憂慮豈能没有呢? 不會煩惱的人可能很少吧!

煩惱尤其是今日面臨許多社會中所發生的難題,如失業,真令人煩惱。通常一般人都會為親人,事業,健康,經濟來源,人際關係,信仰問題煩惱。所以,煩惱如同喜樂,歡笑,慶典,祭事等都是人所經驗的一部分。如一週前我就煩惱2月12日及13日是否會下雪? 若下雪去不了,囘不來怎麽辦?

煩惱,憂慮,如同黑云蒙罩在咱的頭上,支配咱的生活,思考的方向,侵蝕咱的靈魂,消耗咱的精力,破壞咱的自信,甚至健康,人際的正常關係。針對人的通病,耶穌說“不要為明日憂慮,因爲明日自有明日的憂慮”。這勸告是耶穌山上寳訓的一部分。 山上寳訓的開始是論八福,耶穌指出不同人生境遇,處境經濟, 社會 階級的人們都是上帝祝福的對象。 這些不同社會處境的人們都是上帝家裏的百姓。顯然,耶穌的看法巧與當時(可能現時)所守的價值觀相反。如:

“你們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我要告訴你們不要報復……”

“愛你的鄰居,恨你的敵人……但我要說,要愛你們的敵人…”

“不要積蓄財寶的地上,要積蓄在天上…”

耶穌真是弱儒情感,他真的天真,單純到期待人們,生活在與社會普行的價值觀格格不入的世界中而能自保嗎?其實, 耶穌是站在上帝治理(上帝國) 的至高點上而言的. 試想;當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如此墮落時,如何逆流而行呢? 看看今日的回教國度中,突尼西亞, 葉門,埃及,敍利亞,約旦,等等,就是因爲,人們已經無法忍受“現行的價值觀”, 期望有所突破改變,不管改變的 結果如何,反正,現行的情況已經無法忍受了。這點説明,凡是人民,不論種族,宗教傳統,都有一種天賦的追求意義,目的(上帝國)的本性渴望。

耶穌的山上寳訓,尤其今日的經節,並不是提供天真的烏托邦,宗教情感的極樂天堂的憧憬,尤其今日的經節更不能把它看成為靈性與物質的對立。 耶穌所關心的事是要使人民有生活保障,最起碼的條件是愛,公平,公理,仁慈,和平, 互助的社會,一定要從心靈的“價值觀”的重塑開始。也就是要“先求上帝的國及義”。耶穌在此,提醒甚至要求門徒們要有更高遠,廣闊的世界觀,價值觀,就是擴展人民的靈性視野,以“上帝國—意思是上帝治理--的角度來衡量,定向的生活。

面對今日的世局,尤其臺灣的情況,誰不會掛慮,憂心,耶穌在此指出要改變現行的價值觀,潮流的力量並不是掛慮,煩惱,而是要信靠上帝,信靠值得信賴的上帝。信靠信實又值得信賴的上帝,這信仰支掌著整個古代以色列的命運; 特別是舊約中的先知們一再提醒,尤其當國家,民族面臨嚴重的危機時,更加重視這信仰的可貴;又詩篇中更強調重新認識“上帝”(who God is)是驅除“worry”的基本信仰。如最為人所熟悉的詩篇第廿三篇是最典型的例子“因爲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有信心,我必不缺乏…… 詩人相信“無論什麽境遇,情況,甚至,必須為著義行走在死亡的幽谷,也不必怕,因爲祂必引導我回到祂的殿裡…”這種對上帝的完全信靠,信賴,因爲是值得信靠,信實的上帝的信仰,貫穿整本舊約。如以賽亞,雖實際情況多麽令人喪膽,餒志,也一再叮囑受苦中的百姓“Not to worry”因爲“上帝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高深莫測…”更甚者,凡信靠上帝的人,他必賜氣力,勇氣,健壯如鷹展翼(40:2-18)。

可能有人要說,信靠上帝當一切順利,萬事如意時,社會繁榮,生活安定,當然是較容易事,不管人們的主觀看法如何,實際的歷史過程告訴世人,先知們的提醒,警告一再應驗, 歷史一再宿命式地重演。從古以色列的信仰來看, 不管以色列國強壯,全盛時期,或是受擄,亡國家破,not to worry 並不是天真的樂觀論調,以賽亞的慰言是深邃的靈魂追索的行爲。這種信仰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神的攝理”,相信無論如何有超越在人類的種種活動交流,互動,運作的過程中有神的臨在及目的。 這信仰並不是指上帝是偶兜戯中的主導者,操縱角色的動作,否認角色的自由,道德責成的義務。

上帝攝理的信仰是相信創造是上帝愛的表現,這愛是具體表現在人類的歷史過程中,尤其在耶穌的生涯,宣揚,伝道,受苦, 死在十字架及復活這件事上面。但是,“上帝的攝理”似乎及現實的世界的實際脫節甚大,如何證實上帝確實是歷史的主宰呢? 如何相信,尤其,今日後現代主義的人豈能了解呢?

無論是古代的所儸門王,在展現個人政治野心上,依持個人的能力,運作政治權力的手腕可以稱霸一時。但是,所儸門王無法預期它的成就就是累積分裂國家(南北)的惡因。當今的科技,網絡的發展,聯絡上互相通,快速又便捷;但是,意識型態的對立,不同宗教信仰伝統間之仇恨,民族(國與國) 間之歧視,社會兇殺之氣,貧富對立之勢等反而加深惡化。 就是針對當時(現今)世界,社會之戾氣,仇視,互殺,剝削,逼壓, 耶穌要求你的學生將忠誠的對象轉移到最基本的存在源頭上帝本身。 堅持以信靠上帝所涵蓋的價值,道德,理想,成爲轉變腐化的氣力。耶穌這番苦心,並不是天真的理想主義者的論調,又不是憤世的消極主義者的做法。耶穌本身經歷了什麽是疾苦,貧窮,病痛,失去自由,遭受壓迫的滋味,甚至宗教界(教會)麻藥似的教導。令人無法呼吸的傳統枷鎖,甚至,身經客西馬尼園的掙扎,親人學生的疏離,背叛,侮辱,鞭傷,苦刑;盡管如此,他始終相信上帝的愛的目的終必勝過一切。所以他有來自上帝的權威,自死復活的勝利的体驗, 這体驗就是, 成爲咱在以追求上帝的國及義的生命過程, 無什麽會使咱煩惱的, 因為 這是主耶穌給咱的確証。(assurance)

“不要為明日煩惱”,咱的主耶穌並沒有說“從此以後不會有煩惱,’ 他說” 當仰望更高的境畀;
看(look at ) 空中的飛鳥(vertical);
眺望無止境的視野;
田野上的花草(horizontal)””咱的天父,在天上的父親知道咱所需要的”,Not to worry! Trust in G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