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生命----人生的終局價值

 

經文:加拉太書:3:23—29 ; 路加福音 8:26-39

 

靈性生命, 指生命價值觀的層次問題, 靈性(spirituality) 是個人在生命的過程中意識地,努力地將自己的人生通過自我超越, 不斷組合, 調整向那個人認為是極要的價值關懷. 新約學者Sandra Schneiders 便認為靈性生命表現在信仰人格的完整性上面(integrity). 對基督教的教義, 伝統來看, 生命的終極價值是上帝. 因此, 靈性生命(活) 是環繞, 指向上帝的生命過程. 換言之, 以上帝為中心的存在是超脫自我, 有限的世界, 存活在上帝的愛及生命中的無限裡. 在上帝的恩典中, 咱的生命被塑造(shaped), 調整(redeem) 人生的定向, 整合(integrate) 生命過程的种种努力使之更趨成熟, 結(聖靈) 的果實.

在基督教的經典中, 使徒保羅的書信中特別對教會肢體的信仰的培養上, 用心, 用力, 用智最多, 尤其對耶穌福音的見証, 親身体驗主的顯現,蒙召受遣, 走遍巴勒斯坦, 地中海一帶, 中東, 近東地區奔命宣揚耶穌基督, 成立家庭教會, 訓練肋手, 推廣耶穌的福音; 即耶穌的十字架(道成肉身), 復活(上帝的大能), 復和(信仰人格). 保羅 這些信仰信息最主要的關懷在於,針對復活的主即將來臨,複雜, 難解的現實問題,基督徒在生活上, 不論是個人或社會中, 如何落實信仰. 如何在生活中活出基督徒人格的完整性. 對保羅來看, 這是最有力的見証.

且看使徒保羅如何在加拉太人書章廿三至廿九節中, 以洗禮的神學說明基督徒由舊的我, 分歧的情況中, 通過洗禮的儀式,” 跟基督合而為一, 正像穿上基督, 有他的生命.”( Clothed yourselves with Christ), 受洗禮者正像穿上基督, 進入一個新的關係. 換言之, 無論國藉, 种族, 階級, 宗教, 文化, 得救之道, 不是摩西的律法, 規則的遵守, 乃是通過對耶穌的信而己. 簡單明瞭. 這种信仰論述 , 當保羅離開加拉太地區教會之后, 馬上被換掉, 后來的伝道者宣稱; 只有遵守摩西的律法, 規則才能被接納為基督徒. 在猶太教(人) 的伝統信仰上, 這种要求有其正當性, 相比之下, 保羅的信仰所論述就顯得有(脫線) 離經之處. 因此, 曾經用心培育的教會, 一旦人(保羅) 離開後競然如此走調. 可見保羅對加拉太地區諸教會的失望, 對那些宣導律法遵守者, 起築牆籬的宣教同仁大感不以為然. 因此, 重述他所伝的福音的基本信仰. 習慣上, 保羅的書信中,以請安問候, 加上感謝的話開始, 只有這封信例外, 沒有感謝的話語,從這點大約可体會出,他寫這封信時的的心情.

保羅在這段書信, 尤其第廿八節, 在教會宣教上最具信服力的宣教神學, 最廣被引用來伸述基督教福音的包容性, 普世性, 近代的婦女解經家更樂見保羅對兩性平等的著墨, 解放神學等的聖經, 神學出處. 甚至, 在教會牧養上,也提供了基督肢体合一的重要牧會神學基礎. 以上這論述是根据保羅的信仰告白藉著”信”,” 跟基督耶穌合而為–,成為上帝的兒女.”(vs.3;26). 咱得稱為上帝的兒女是以耶穌為咱生命中心價值的結果. 正像穿上基督, 在個人及肢体中, 有他的生命的人格完整性. 在加拉太書中的教會, 保羅正面對因誤導性的信息, 致使整過教區的教會走上分裂, 偏漵的信仰形態, 不成熟信仰表現.

首先, 咱要了解, 任何人都俱有獨特的個性, 自我, 價值觀. 當不同取向, 價值觀,性格的個人面臨, 或針對團体中,共同的議題, 挑戰, 或對皆團体, 個人切身的問題出現爭議, 紛爭, 甚至, 不和, 絕裂的現象時, 雖是可惜, 且是普普遍遍的事, 基督的体教會並不是Utopia(ou-topos). 基督的教會的存在並不是為免於難題的理想化的” 淨土”. 所以, 每當咱讀保羅的書信時, 讀者要將心比心, 將身比身, 正視書信中的世界的种种,以及讀者的世界中,所掙札, 費思, 努力去面對的种种…因此, 咱的問題就不是為何有這些問題: 而是去了解這些問題如何去面對, 處理, 以什么態度, 手段, 根据什么神學, 信仰的基礎呢? 換言之, 信仰的基礎在問題的解決上有什么助益呢? 上帝或耶穌的信仰起了作用嗎? 使徒保羅教示的可信性, 杈威性有信服力嗎? 是否以上帝為中心的攷量呢? 愛心及滿足自我間如何拿捏, 互相成全呢? 經常, 補救面臨分裂的局面, 他再次勉勵大家以” 穿上基督”, 活出基督的生命, 才能挽救分裂. 真正”穿上基督”的新興教會不會有分裂的事情. 如果謙卑, 成肉身的基督是咱生命的中心? 致使咱分爭, 惡鬧的基礎, 信仰的根据是什么呢? 是否咱應該互相比誰更謙卑, 愛心? 是否咱要比誰更有包容,慈悲, 慷慨呢? 假使教會以基督的愛, 及恩典為中心, 自然就沒有抗爭, 惡鬨, 堅持保全面子的問題, 因為在基督裡咱都是上帝的兒女(Gal. 3:26), 同樣是兒女, 後代. 愛那會是分裂, 互為對敵的因子呢?

披上衣袍這表徵並不是為了保護身体, 掩蓋赤裸的身体, 衣裳在這裡是指,地位,認同身份. 是咱實存的一部份, 無法分割, 無論何去何從, 行誼言語, 處處呈現出穿著的品格, 氣質, 本我. 如何穿, 穿什么? 穿上基督嗎”?

因此, 在洗禮的儀式中,無異是將咱的舊我與基督同釘, 同死, 換上新的認同身份(與基督同復活). 在基督的活命中, 咱 不分地位, 性別, 族類, 文化, 宗教, 成為一家(household), 同享上帝兒女的福份, 地位. 使這成為可能, 具体落實的過程, 就是保羅所謂的“穿上基督”. 但是, 這過程並不是簡單容易的事, 許多掙札, 犧性, 操練, 靈修, 日復一日的課程. “穿上基督” 給咱在這充滿很複雜, 艱難, 不公的社會中, 因上帝的愛, 憐憫成為生命的共同体的成員. 在第四世紀的教會施行洗禮時, 受洗者在接受洗禮後” 披上衣袍”, 白色衣袍表徵純潔性, 如耶穌的變貌, 新郎的禮袍…,這儀式成爲某教派的傳統,一直沿習迄今(就是根據“披上衣袍”的神學).

又福音書上記載, 有一天, 耶穌跟門徒上船, 對他們說: “ 我們到湖的那邊去吧!” ,他們就出發( 路加8:22FF) 啟航朝目的地開駛, 沒料船到湖中時, 突然風大浪高, 又是漆黑夜間, 頃時間,門徒們眼見 整個船將要被驚濤駭浪所吞沒, 所幸, 耶穌即時出現解危.

他們到達了一個叫格拉森的地方,遇到一位年青人因受鬼神所困, 赤身裸体, 棲居在墳地的所在, 不時傷害自己, 也成為地區上的扰亂者. 因為有許多的鬼神所困, 所驅使, 心身支離破碎, 失去神智, 方向,存活在” 死人群中”(非人性的環境中) , 成為邪鬼為所欲為破坏力強大的工具, 完全活在身不由己地被邪鬼所控制, 所支配的人生中,幸好耶穌即時制服了”群魔”, 使之臣服在耶穌的腳前, 並使他回復神志, 重拾失去的人生重心.這則故事最令人難解的是,為何耶穌允許邪鬼們把一大群豬驅入海中淹死. 這是圖晝文字, 以生動的動作畫面, 表迖當個人, 或社會, 失去控制毫無信仰中心的行為時, 可能產生的恐怖, 破坯的結果. 其影響所及含蓋動物生命的, 財物的, 社會的, 人際間的慘重損失。

當整營的邪神(”legion”) 成為單一體(one) 時, 這年青人由分裂的人格, 失向的存活中成為完整的實存体, 心身癒合.換言之, 耶穌使年青人恢復真我, 耶穌是他的生命焦點,“使他神智恢復清醒, 穿著衣服”( 基督的生命). 從此, 這位年青人就到處宣傳耶穌為他所做的事.這位年青人因耶穌的關係,而成為該社團, 社會的造福者, 宣揚上帝的奇妙作為。 然而, 當年輕人痊愈后,耶穌又遭遇到: 當地的 政治, 文化, 伝統, 地方既得利益團体等, 頑強的抗拒, 抵制, ,迫使耶穌不得不離開那裏.

在咱重新思想這兩段經文, 加拉太書及路加福音書後, 也啟程出發, 到湖的那邊去吧!” 雖然, 有不測的風雲, 未知的變數, 無法想像的挫折, 阻力須要渡過、克服,但只要有主耶穌的領頭,就可以克服所有困難, 走遍全城市, 大聲來伝揚上帝為咱所做的事”. ” 穿上基督”吧! 在靈命上活出信仰人格的完整性 吧! 到處去宣揚耶穌為我們所做的就是使命的意思。教會是因“使命”而存活,一般信徒認爲這是“教會”(如牧師,長執等)在做的事,如佈道會,培靈會,或到國外去長宣,短宣。其實,是指每位信徒要了解在其每日的生活中實行“吃好相報”,或活出“披上基督”的完整人格人生就是最徹底,忠實的基督的信徒,教會是為著傳揚,見證上帝在耶穌基督身上所成就的救贖事工而存活、播種的,使其成長的都是上帝,讓我們都“披上基督”,一齊來擔當起“收割”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