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之家
![]() |
德蘭修女於1950年在加爾各答成立了仁愛傳道修女會。1952年開始她到路邊找尋已經嚴重到瀕死的街友,把他們接來仁愛之家,餵他們吃飯、給乾淨的衣服、為他們禱告,讓他們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能感受到人的基本尊嚴。現在的仁愛會組織相當龐大,被接來的人會依他們的病情安置到七個不同的機構。另外還有愛滋病和痲瘋病院則不對外開放。 |
1、Shishu Bhavan 兒童之家:收留正常2-6歲的兒童,智障、殘障的孩童。(限女性志工)
2、Daya Dan 殘障之家:收留智障、殘障的孩童。
3、Shanti Dan 女孩及女性成人之家:收留智障、殘障、精神障礙、受虐者。(限女性志工)
4、Nabo Jibon 男童及男性成人之家:收留殘障及智障男孩或成人。(限男性志工)
5、Prem Dan:收留身體需要長期治療、精神障礙者。
6、Nirmal Hriday 垂死之家:收留身體、精神障礙的重症患者或垂死者。
7、Gandhi Welfare Center :4-10歲街童教育。(不接受短期志工)
我們選擇了其中的兩個,上午去Mother Teresa第一個設立的垂死之家(Immaculate Heart);下午去收留重度智障兒童的Daya Dan服事。
![]() |
![]() |
| Mother House 仁愛會總部 | Nirmal Hriday 垂死之家 |



曬完全部的衣物差不多10點20分左右,接下來是tea time,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聚在一起,喝一杯奶茶加餅乾,吃一根香蕉,相互認識交流,這是最輕鬆的時刻。休息過後,就是陪病人的時間,這段時間最難也最具挑戰性,但是對病人而言卻是最開心的時候,他們享受著帝王般的伺候,有的志工會唱歌、跳舞讓她們開心,有的志工會輕輕把病人摟在懷裡,就像安撫自己的小孩一般,有的志工捧起她們枯乾長繭的腳輕輕地用乳液擦拭,有的志工親吻她們的手,默默地為她們祈禱,有的志工幫她們塗指甲,大部分的志工小心翼翼地幫病人按摩。修女告訴我,印度人相信椰子油可護髮、又可防掉髮,幫她們擦椰子油護髮,她們會很高興。我就先用椰子油幫她們按摩頭,然後再梳理整齊,果然她們都很開心。有時還會指著自己的頭,表示想要之意。在這裡我們不需要言語,一個微笑、點頭、輕輕的撫摸,比說話更為有力。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雙腳已嚴重變形的孩子在穿義肢輔助器,我本能的想去幫忙,修女叫住我說他需要自己來。結果他花了一個多小時與滿身的大汗才穿上,而修女從頭到尾都笑咪咪地在一旁鼓勵他。在這裡,每個人都要用最大的力量完成自己可以做到的動作,他們都被當作獨立正常的生命體看待。這些孩子在外面的世界,或許會被鄙視、被遺棄;在這裡他們卻是修女和志工們的心肝寶貝。在約翰福音第九章記錄了一個先天失明的人的故事。耶穌的門徒看這個人,就問耶穌:「老師,這個人生來就失明,是誰的罪造成的?是他自己的罪或是他父母的罪呢?」耶穌回答:「他失明跟他自己或他父母的罪都沒有關係,而是要在他身上彰顯上帝的作為。」這些孩子的生命是寶貴的,他們被賦予的使命或許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無私地為了我們這些志工,用他們的本相,喚醒我們沉睡的心,正視我們的生命價值,來彰顯上帝豐盛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