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美國新教音樂之父[i] 梅生 (Lowell Mason,1792-1672) 誕生兩百周年,他是巴哈、孟德爾頌以後最重要的聖詩作曲家,聖詩錄他的作品共17首,梅生於1792年1月8日出生於麻州波士頓南方約20哩的農村梅非爾
(Medfield),1805年他參加歌唱學校 (Singing School)[ii],1807年任教於歌唱學校,1808年任教會詩班及鎮樂隊的指揮,1812年他寫第一首作品讚美詩「就任」(ordination)。1813年地搬到喬治亞州的沙凡納
(Savanna)[iii],並設立歌唱學校,1815年任沙凡納獨立長老會
(Independent Presbyterian) 聖歌隊指揮及管風琴師,1817年在亞伯 (Fiedrick L.Abel)門下學和聲和作曲,9月與葛格理小姐
(Abigail GregoFy)結婚,1819年任職撤凡納的銀行,1824年創作第一批聖詩「天下遍遍各邦國」 (Missionary 或
Missionary
Hymn ,聖詩203首)及「我心仰望十字寶架」(Hamburg,聖詩115首)等。1827年遷居到波士頓即被選上波士頓韓德爾和海頓協曾(Handel
and Haydn Society In Boston)的會長,並在漢諾威街教會 (Hanover
Street)任音樂監督,從此以後便以音樂為職業.1832年平生第一次演講在「美國教育院」(American Institute of
Instruction)舉行,1836年在安多威神學院 (Andover Theological
Seminary)首創神學院音樂課程,1837年4月25日到11月1日到歐洲旅行,到英國、德國、瑞士、法國等國,後來從英國回到紐約結束第一次歐洲之旅,以後經常到處演講,1851年12月21日和太太一起去歐洲旅行,所到之地和第一次差不多,只多了蘇格蘭。1853年4月15日返回波士頓,他把「海外音樂書簡」
(Musical Letters from Abroad
)收集後於1853年出版,1832年到1872年在公立學校教授音樂,1854年任教於紐約協和神學院,1855年得到紐約大學榮譽博士學位,1872年8月11日死於紐澤西橘市
(Orange, New Jersey)。死後家人把他的藏書送給耶魯大學圖書館,1985年哈佛大學教授沃夫 (Christoph
Wolff)在這些資料當中發現巴哈未發表的「管風琴聖詩」 (Organ Chorales from the Neumeister
Collection--Yale University Manuscript LM 4708)作品編號BWV 1090-1120。
梅生的作品很多,可分為編著、聖詩、世俗歌曲、兒童詩歌、音樂及教育論著等。編著以1822年和亞伯合編的「波士頓韓德爾和海頓協會教會音樂合集」(The
Boston Handel and Haydn Society Collection of church music)為代表作,他也是第一個把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塔洛奇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的理論介紹到美國的,1871年的「裴斯塔洛奇音樂教學法」(The Pestalozzian music Teacher)等二種
。他的孫子亨利 (Mason Lowell
Mason)載他的創作及改編的聖詩共有1697首[iv]。梅生除了對教會音樂的貢獻之外,他還致力於美國公立學校音樂系統之起立。
台灣教會公報2114期1992年9月6日
[i]:Henry
L Mason, Hymn-Tunes of Lowell Meson: A Bibliography, p. v.
[ii]
十八世紀新英格蘭傳教士為了要改善會眾唱詩,在教會設立歌唱學校。
[iii] 本文中梅生的生平事跡都參考仍Lowell Mason His Life and Work一書,但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 2, p. 748 及 Marilyn Kay Stulken
之 "Hymnal Companion to the Lutheran Book of Workship" p. 404 為1812年搬至沙凡納。
[iv] Henry L. Mason, p. 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