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名趣談(二)

香港於1842-1997為英國殖民地,當時由維多利亞女王 (Queen Victoria, 1819-1901) 統治 (1837-1901),是英國最強盛之時期。香港的地名除了本土地名之外,受到外來兩個因素影響,一就是殖民國的官員與統治者,另一就是對港有貢獻的人 士。
  1. 香港島叫維多利亞城 、維多利亞港、維多利亞公園、舊域多利醫院 (Old Victoria Hospital)、港景峯 (Victoria Tower)、域多利監獄、皇后大道 (Queen's Road)。
  2. 愛德華七世 (Edward VII,1841-1910, reign, 1901-1910): 地鐵太子站 (Prince Edward)、太子道。
  3. 英國首相史丹利勳爵 (Lord Edward George Geoffrey Smith-Stanley, 14th Earl of Derby,1799-1869)。
  4. 英國外交大臣第四代鴨巴甸伯爵喬治漢密爾頓戈登勳爵(George Hamilton-Gordon, 4th Earl of Aberdeen, 1784-1860)。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05903352086788&set=a.1978893195841.118621.1348492279&type=1&theater
  5. 總督:只有末任港督彭定康 (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 1944-)和威廉•羅便臣(William Robinson, 1836 -1912),是第11任港督沒被命名,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對香港貢獻很大,只是97時不肯對中國讓步的因素才不被命名。羅便臣道是以第5任港督夏喬士羅便臣爵士命名的。 第1任,砵甸乍(Sir Henry Pottinger,1789-1856) 德輔(Sir George William Des Vœux, 1834-1909)是第10任港督。

太古集團(Swire Group)英資洋行,清朝時即從事與中國的貿易。在HK多用太古(Taikoo)名稱。1948年收購國泰航空公司45%股權,現在CATHAY AIRLINE 屬太古集團。 有傳聞指約翰·施懷雅(John Swire)的兒子約翰·森美·施懷雅(John Samuel Swire)一直想為Swire找一個中文名字,有一回在農曆新年間,當他乘船駛經一條村莊時,發現村莊內差不多每戶的門前都掛了寫著「大吉」兩個字的揮春,因此他認定「大吉」必然是一個「好」名字。不過,由於他不諳中文,誤將「大吉」寫為「太古」,於是Swire的中文名字就變成太古了。 Swire 太古洋行於鰂魚涌設立太古船塢、太古糖廠及香港汽水廠,使鰂魚涌成為當時香港最龐大工業區。太古公司亦於鰂魚涌柏架山下設有太古水塘,為各廠房供應淡水。港島綫開通之後,鰂魚涌的範圍不斷西移,而原本屬於鰂魚涌的東部,則被稱為「太古城」。 http://zh.wikipedia.org/…/%E5%A4%AA%E5%8F%A4%E8%88%B9%E5%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