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教父  III 


林皙 陽              

教父的著作,尤其在有關信仰或實踐的爭論點上,對後繼者有很大的幫助。如:

  1. 護教學(Apologetics)如︰游斯丁、特土良、俄利根、奧古斯丁。

  2. 道德(Moral Theology)如︰亞歷山太的革利免、安波羅修、大貴格利。

  3. 聖經(Biblical Theology)特別是愛任紐。

  4. 教義學(Dogmatics)如︰亞他那修、加帕多家教父、奧古斯丁、亞歷山太的區利羅。

  5. 神修神學(Mystical Theology)如女撒的貴格利、偽丟尼修。

  6. 苦修〔Asceticism)亞歷山太學派、迦賢(Cassian)、潘迪克斯(Evagrius Ponticus)、巴西流。

  7. 聖禮〔Sacrament〕如︰居普良(Cyprian)、奧古斯丁。

  8. 禮儀神學(Liturgical Theology)耶路撒冷的區利羅。

  9. 哲學(Philosophical Theology)如︰奧古斯丁。

他們最主要的貢獻乃在解釋三位一體論、基督論、教會論、聖禮以及罪和恩典的關係。在這方面,東西方教會有一個清楚的共識,改教神學亦常以他們的看法作依據。但在救贖論、人論、末世論、聖靈工作及其他問題上,他們的看法就相當分歧。

所謂異端,是打著基督教招牌,竊用聖經某些話語,再加以歪曲甚至竄改﹔或者,把某人 的著作及其思想,奉為經典甚至信條。當時的主要異端學說如下:(楊牧谷譯,當代神學辭典)

年代 (公元)

異端派別 

學    說

一至二

世紀

諾斯底派(Gnosticism)

希臘文原義是「知識」,是一個哲學系統,建基在希臘哲學之上,是徹底的二元論,他們強調物質是惡的,靈魂是善的,靈界與物界處在永恆的對抗之中。正因此,最偉大的神是不可能創造這個世界的,所以在他們的哲學系統裡,建立了一系列的愛安(Aeons),這字的意思是「發出物」,它們是從至高的神發出來的,至於至高的神,則是完全的靈體。至於舊約所提的是藉由上帝而造,表明上帝是次等的神。

二世紀

馬吉安派(Marcionites)

拒絕接受舊約,並反駁即使是靈意化亦無法將舊約與基督徒扯上關係。主後160年,自己編訂了基督教最早的正典書目,包括了路加福音的節錄本,和十卷保羅書信,卻沒有教牧書信。這一舉動激勵了教會正典的形成。他的神學思想記在《對比論》(Antitheses);在此書中,他把舊約與新約的思想作個對比,以顯出舊約之非和新約之是。可惜他的作品沒有一本留存下來,因此他的立場,要從反對他的人的作品來重建,而論之最詳者,首推特土良(Tertullian)的五卷《反馬吉安》(Against Marcion)。

二世紀

孟他努派(Montanism)

孟他努主義的信仰,嚴格說來都是合乎聖經的,如︰1.承認聖經各卷;2.重視聖靈能力;3.相信預言是神繼續對教會說話的形式;4.強調主再來的迫切;5.極嚴苛的道德要求;6.聖職人員必須有聖靈的恩賜。此派與主流教會的落差在於︰主流教會努力落實使徒的傳統,孟他努宣傳一種新的預言;主流教會努力建立內部的機制和組織,孟他努強調聖靈即興的引導;主流教會嘗試建立聖經的權威,以作教導與生活的依歸,孟他努卻說啟示以新預言的形式不斷繼續。最後,孟他努派的跟隨者不斷增多壯大,使主流教會備受威脅。此孟他努主義的興衰起落,成了日後靈恩運動的一個模式。

四世紀

亞流主義   (Arianism)

亞流的教義是以神絕對的獨特性及排他性為起點。這位神不可能把祂的本性與任何別位分享,不然的話,創造者與受造者之間的鴻溝就不存在了,其結果必是落到多神論(Polytheism)的陷阱去。亞流至高無上的神是為父的神,不是三位一體(Trinity)的神。子是受造的,是父神本於祂的旨意和能力而造出來,因此子不是「沒有起頭」(亞流特別反對亞歷山大主教的一句話──「永遠的父,永遠的子」)。亞流當然是看子為一個特別的受造者,也就是說祂是父最早創造的,為要執行其餘的創造(Creation)之工。子是受造的,正因為萬物不能接受神直接的手,因此在亞流而言,基督的主要角色乃是神創造之工的僕人,以及在較次要的位置上,是神啟示(Revelation)的媒介。

四至五

世紀

伯拉糾主義(Pelagianism)

流行於西方教會的苦修(Asceticism)運動中,伯拉糾是其中的領袖之一。他的神學思想有幾個特性︰強調人性是豐足無缺,不受亞當墮落(Fall)的影響,可以成就神的旨意;否認原罪(Sin)的罪咎(Guilt)或敗壞由亞當(Adam)傳給人類;受了洗的基督徒,均需有最高的道德及靈性操守,過完全聖潔的生活,因為這是神的命令;恩典不會,或很少給予我們內在能力去活出蒙神喜悅的生活。後來泛指一切只強調人為的努力、善行及功德,而忽略恩典、信心或屬靈重生之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