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生平  (1)

 

 

首 頁

音樂園地


巴哈導論

巴哈生平 1

巴哈生平 2

巴哈生平 3

巴哈生平 4

巴哈生平 5

巴哈生平 6

巴哈的宗教音樂

巴哈作品簡介

 巴哈作品

待降節聖詩

第四號清唱曲

聖詩27首

聖詩34首

聖詩72首

聖詩73首

聖詩93首

聖詩106首

聖詩110首

聖詩137首

聖詩154首

聖詩157首

聖詩161首

聖詩163首

聖詩184首

聖詩217首

聖詩223首

聖詩258首

聖詩298首

聖詩309首

聖詩320首

聖詩343首

聖詩375首

聖詩376首

聖詩390A首

聖詩508首

新聖詩5首

新聖詩21首

新聖詩26首

新聖詩42首

一、前言

巴哈一個了不起的名字,它使作曲家顫抖,使演奏家敬服,使巴哈的愛好者有福,而顯得使其他任何人煩悶得要死[1]舒曼於1834年在自己所辦的音樂雜誌上說:泉源永遠是隨著時代的旋轉而移動。貝多芬並不需要學習一切。莫札特、韓德爾或帕勒斯特納(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1594),對於他已經是先驅人物。僅僅有一個人,對於他的創作一直具有新的啟示作用---Johann Sebastian BachBeethoven 曾說:巴哈不是小河,巴哈是大海(按:德文Bach是小河)。正如Bernstein說:我們如果認為巴哈的音樂很沈悶,並沒有什麼可恥的,因為是他的樂思超過同時期的人和我們所能瞭解[2]。當巴哈誕生300週年時有人用合成樂器演奏巴哈被視為完美的組合[3]。他在世時以出類拔萃的大鍵琴家、管風琴演奏家[4]和管風專家[5]而著名於當時, 可是巴哈在世時並不是有名氣的作曲家[6]。今日他已被公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7]。他的創作 以B小調彌撒(Mass in B Minor, BWV 232)、馬太受難曲(Passion According to the Gospel of St. Matthew, BWV 244)約翰受難曲 (Passion According to the Gospel of St. John, BWV 245)、[8]、平均律鋼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BWV 846-893)、布蘭登堡協奏曲 (Brandenburg Concertos, BWV 1046-1051)、復格的藝術 (The Art of Fugue, BWV 1080)  以及其他大量教會音樂器樂傑作而著 稱。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 是有史以來最著名音樂家家族中的一員,從 16 - 19世紀三百多年間巴哈家族共出了七十多位音樂家[9]。這些音樂家均以家族的成就而自豪。約1735年他繪製了家譜《巴哈音樂家族起源》(Ursprung der musicalisch- Bachischen Familie)[10],尋根溯源至太曾祖 威特巴哈(Veit Bach, c1559-1619);威特是一位信奉路德會的磨坊師傅(miller),16世紀末因受宗教迫害被從匈牙利驅逐,遷徙到德國圖林西亞(Thuringia)的韋希瑪(Wechmar),1619年去世。在那以前,這地區已有姓巴哈的人;有學者認為 威特遷居韋希瑪,很可能是回歸故土,但Grove字典卻不贊同,因為他把這些看成不同宗族的巴哈[11]。他去磨坊時常隨身帶西特琴,一邊磨粉,一邊撥弄樂器。

在J. S. Bach以後,他那一支系才成為家族中最突出的作曲家。他的兒子當中有四位很有名氣,為前妻[12]的大兒子威廉•弗裡德曼(Wilhelm Friedemann Bach, 1710-1784)稱 Halle Bach(哈勒巴哈)、次子卡爾•腓利普•以馬內利(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柏林巴哈 (Berlin Bach) 或漢堡巴哈 (Hamburg Bach)」和第二任太太安娜馬大連納 (Anna Magdalena Bach, 1701-1760) 的兒子約翰克利斯朵夫腓特列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Bach, 1732-1795) 稱伯克堡巴哈(Bueckeburg)、約翰克裡斯弟安(Johann Christian Bach, 1735-1782,「倫敦巴哈」)。


[1]. Bernstein, Leonard, The Joy of Music, p. 225 (中文版音樂欣賞,林聲翕譯,p. 202)。

[2]. Bernstein, The Joy of Music, p. 225, 中文版,pp. 202-203。

[3]. Wendy Carlos 的 Switch-On Bach 2000是用電腦合成,成為全美的熱門歌曲,其銷售量超過了當時任何一張古典音樂唱片。日本山下洋輔於1985年以爵士演奏方式與讀賣日本交響樂團演奏巴哈的音樂會,德國巴哈學者都讚賞(妹尾河童,工作大不同(1997),p. 331-333)。

[4]. 1717年9月在德勒斯登舉辦了一場巴哈和著名法國管風琴家馬爾尚(Louis Marchand, 1669-1732)的比賽。馬爾尚在比賽舉行前幾小時離開德勒斯登表示棄權,巴哈自然獲勝 (NBR, no. 306, p. 301)。 

[5]. 見 Oxford Composers Companion, J. S. Bach, pp. 338-344

[6]. 當1722年來比錫聖(St. Thomas Church)多馬大教堂樂長 Johann Kuhnau,  (1660-1722) 過世時,來比錫議會要找一位後繼者,來比錫議會找來的人選除了是樂長之外,候選人還要教書,包括:拉丁文等學科。因為聖多馬教會附設有一般學校(St. Thomas School)。他們原先在1722年11月中意漢堡的五大教堂樂長泰利曼 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連同其他七位候選人總共有八人,為 Johann Martin Steindorft, (1663-1744)、Andreas Christoph Duve, (1676-1749)、Georg Friedrich Kauffmann (1679-1735)、Christian Friedrich Rolle, 1681- 1751)、Georg Balthasar Schott , (1686-1736)、Johann Friedrich Fasch, (1688- 1758) 和 Georg Lembke (不詳),後來漢堡當局加 Telemann 的薪水,所以他婉拒來比錫議會之邀請,所以這次沒有找到想要的人 選。

來比錫在同年12月再找 Christoph Graupner, (1683- 1760),這次Rolle、Kauffmann 、Scott 因為不能教書被排除,最後剩下Graupner, Bach, Fasch 等三位候選人,而 Fasch 自己也聲明不能教書。他們原本中意 Graupner 他是 Darmstadt 大公之宮廷樂長,他的排名在巴哈之前,原因是他畢業於 St. Thomas School,又是前樂長 Kuhnau 之學生。聘任委員中有位委員 Burgomeister Lange 從Dresden 轉來,知道 Bach 是出色的鍵盤演奏家,因為他目睹巴哈和馬桑比賽之結果(見註釋4);他亦警告如果要錄取 Graupner 必需經過Darmstadt 大公的同意。結果由於 Darmstadt 大公不肯放人,大公又加 Graupner 薪水,因此職位被巴哈取得。這件事的結果來比錫議會的一則記錄顯示是:『我們找不到第一流的人才,只好採用普通人才』(Since the best could not be obtained, a mediocre one would have to be accepted)【見 NBR, no. 94, pp. 100-106】。有關此事件之始末見Smallman, Basil, The Background of Passion Music, pp. 10-11、Wolff, Christoph, Bach: The Learned Musician, pp. 218- 223。另外寫成劇本,Moses, Itamar, Bach at Leipzig, New York: Faber and Faber, 2005。

東西德統一後,我於1991年去來比錫,那裡看起來很蕭條。我開車從西德進入東德,在西德高速公路很平很穩,到東德就有許多坑洞。街市亦然,西德繁榮,而東德破落。當時來比錫街道破爛不堪,整個城市卻靠Bach吸引觀光客,當時的解說全是德文。我想大部分的觀光客連Telemann是誰都很少聽過,遑論 Graupner。我1993年再去時情況稍有改善,1999年大大改善。

[7]. 瑞士出版家和作曲家Hans Johann Georg Naegali(1773-1836,聖詩265、342首作曲者)說:巴哈B小調彌撒是有史以來全人類最偉大的音樂(Stauffer, Goerge B., The Mass in B Minor, p. ix) 。高丁(Phil G. Goulding)把巴哈譽為不朽作曲家中第一名,依次為:Mozart, Beethoven, Wagner, Haydn, Brahms, Schubert, Schumann, Handel, & Tchaikovsky。Goulding, P. “Classical Music:The 50 Greatest Composers and Their 1,000 Greatest Works (1992)”, p. 3。

[8]. 以上三首曲子為巴哈三大宗教音樂。

[9]. 據NBR記載巴哈家族共有音樂家59人(pp. 282-294)。New Grove 收錄巴哈家族共有音樂家85人(Stanley Sadie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1980, v. 1, pp. 774–779; 2nd. Ed. 2000, v.2 pp. 298ff)。Karl Geiringer以海頓研究聞名,他的'巴哈與家庭'(The Bach Family: Seven Generations of Creative Genius) 是少數研究巴哈家族之佳作。這本書共收錄巴哈家族職業或業餘音樂家共92人,為同類作品之最。但是英國知名的音樂學者也是牛津音樂史的編輯者及作者之一,Denis Arnold不贊成此說法:在75位巴哈當中,有一個天才,另外六個有傑出才能且負盛名,而其他大多數人甚至連小宗匠(Kleinmeistern)都稱不上,他們是小鎮音樂成員,教堂的風琴師,有時是她們那一陣最重要的樂師,但絕非經常如此;充其量只是詩班指揮而已(Bach, p. 1;中文譯本由黃秀惠翻譯,巴哈(西方思想家譯叢,pp. 1-2)。

[10]. 見David Hans T., & Arthur Mendel(1945, 1966) 編 Christoph Wolff (1998) 改編並增大版 The New Bach Reader, pp. 283-294。Stanley Sadie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1980, v. 1, pp. 774–779;  2nd. ed. 2000, v. 2, p. 298。

[11]. NBR, no. 303, p. 283 記載:有一支 Bach 家族於 1550年之前遷入 Wechmar,這和 Veit Bach一支無關。 J.S. Bach之父親被多人遷離  Wechmar,但仍有人留在Wechmar。 Stanley Sadie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nd ed.).  2000, v. 2,  p. 298。Wolff, Christoph, Bach: The Learned Musician, p. 36。

[12]. 第一任太太為堂姐,Maria Barbara, 1684-1720。他的岳父Johann Michael Bach (1648-1694)被認為當時中德國最著名的經文歌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