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聖經研讀


馬太福音  導論

馬太福音第1章

馬太福音第2章

馬太福音第3章

馬太福音第4章

山上寶訓 1

山上寶訓 2

山上寶訓 3

山上寶訓 4

山上寶訓 5

山上寶訓 6
山上寶訓 7

山上寶訓 8

山上寶訓 9

馬太福音第 8 章

馬太福音第 9 章

馬太福音第10章

馬太福音第11章

馬太福音第12章

馬太福音第13章

馬太福音第14章

馬太福音第15章

馬太福音第16章

馬太福音第17章

馬太福音第18章

馬太福音第19章

馬太福音第20章

馬太福音 21章 I

馬太福音 21章II

馬太福音 22章 I

馬太福音 22章II

馬太福音 23章 I

馬太福音 23章II

馬太福音 24章 I

馬太福音 24章II

馬太福音25章

馬太福音 26章 I

馬太福音 26章II

馬太福音 27章 I

馬太福音27章 II

馬太福音第28章

馬太福音第17章


                                         01. 20. 2006    

一、前言:

解經家坎伯摩根(Dr. G. Campbell Morgan)將耶穌的生平用七個關鍵時機間隔開來,就是誕生、受洗、試探、變像、釘十字架、復活、升天,如此構成了上帝為人類完成的救贖計畫。每一個關鍵時機都為基督的工作引進新的契機,並為此後的事件推展創造了動力。耶穌在山上變像以後 祂就義無反顧,邁向十字架,走向各各他。

二、解釋:

1.  山上變像 V.1-8  (可9:2-10、路9:28-36;彼後1:16-18)

耶穌山上變像的目的是要印証耶穌彌賽亞的身份。藉著摩西(成全律法)和以利亞(先知的預言)確認耶穌在地上的使命。 也是對十字架之必要性的一個印証。

                       結構:ABCDCBA ( ICCp.684)

A

B

C

D

敘事 (v.1)

耶穌變像(v.2-3)

彼得回應(v.4)

天上聲音(v.5)

敘事節束(v.8)

耶穌回答(v.7)

學生回應(v.6)

v.1 預言受難之後六天(出24:16-17;可9:2;約12:1)。俄利根很明顯採用了一個寓意式的解釋,他說「六」其實是一個完全的數字,因為上帝用了六天創造了這個世界,所以任何人超越或勝過這六天,他們就可以進入永恆的國度裡。路加福音是「約有八天」(利23:36;9:28;約20:26)實質上也是六天,因為不包括在開頭馬太福音16:28耶穌告訢他們在沒有嘗過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裡。亦不包括最後他們在山上那一天。

耶穌與門徒講論關於祂的受難後六天,耶穌帶著三個最親近的門徒彼得、約翰、雅各(出24:1)上山,此後耶穌醫治睚魯的女兒(路8:51),西馬尼園時(可14:33),都帶著這三個門徒。加2:9中亦提到彼得、約翰、雅各但是此雅各是耶穌的弟弟。

耶穌變像之山傳統是指他泊山,位於提比哩亞與拿撒勒之間,巴克萊(Barclay)認為不可能,因為山上有大城堡和軍事基地。黑門山,較接近該撒利亞腓立比,且較高(超過2700公尺,可9:2),但也不可能,因為路加一天來回(9:32, Barclay,p.138-9)。又有一說是指加利利北面的米倫山,山高1200公尺(4:8-10)。(ICC,p.695)。

v2-3耶穌在門徒面前變了形像,並有摩西、以利亞顯現跟耶穌說話。

摩西代表舊約律法的頒佈者,被上帝親自埋葬;以利亞是先知的代表,被上帝用火車火馬接去。他們是舊約最重要的人物,象徵上帝在舊約時代對選民的所有啟示,也是希伯來聖經最具權威的一部份。摩西、以利亞在榮耀中和主相聚,這是未來天國景象的縮影。經文中沒有談及他們談話的內容,但路加告訴我們,他們談論的是耶穌即將受難的事(路9:31),就是祂的死亡、復活和升天。

 v4彼得對耶穌說他要為耶穌和兩位先知搭三座棚。

棚:原文指猶太人在住棚節時用樹枝搭來暫住的棚(利23:33-44;民29:12-40)。

奧古斯丁指出耶穌是唯一的帳棚,因為他自己已經包含了上帝的話語、上帝在律法和先知所啟示的話語。換言之,祂是律法、先知和福音的化身。

彼得的反應也是許多基督徒經歷特別的屬靈經驗後的反應,當我們經歷了主的榮耀,極易沉溺於個人的感覺中而忽略上帝全面的計畫與心意。雖然如此,彼得卻永遠不能忘懷這次聖山上的奇遇,他在彼後 1:18 - 19說:「我們跟他一起在聖山上,親耳聽見這天上來的聲音。這樣,我們對先知們所宣佈的信息更加確信。你們要好好地留意這信息;因為它像一盞燈照耀黑暗的地方,直到天亮,到晨星在你們心中發出光輝的那一天。」信心需要時間來成長!復活後,他們才開始明白。唯有在復活後,門徒才能夠宣講基督,才能夠展現出如磐石般穩重的成熟。

v.5 在舊約發光的雲彩是上帝同在的記號(見出40:34,王上8:10-11),代表榮耀

「這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他。」一句在馬太福音出現二次。第一次在耶穌受施洗約翰的洗禮時,對耶穌事工的確認,及面對仇敵試探前的安慰。第二次發生於耶穌即將受難之前,面對前面艱難的安慰。最後上帝說:「你們要聽從他。」這幾句話總結了耶穌變像的意義,上帝以不尋常的方式告訴他們,應當聽從耶穌,不可因激情經驗,忽略了主在理性上的教導,以致偏離主的心意

v.6 他們俯伏,因驚奇從四面而來,他們即刻表現出懼怕,但隨即敬拜上帝。

v.7 耶穌走過來,拍他們,說:「起來,不要怕!」耶穌以愛的接觸和鼓勵的話來安慰害怕的門徒。此外,耶穌觸摸一位痲瘋病人,並以「你潔淨吧」(8:3)這句話來潔淨他。他又觸摸兩個瞎子的眼睛並治癒他們(9:29)。耶穌的接觸不但安慰門徒,也給他們再保證,這是真實的耶穌,不只是異象 。奧古斯丁將耶穌叫他們起來的行動解釋為預告祂的復活,一方面鼓勵會眾愛上帝,同時提醒他們富足來自上帝。

V.9 耶穌吩咐門徒不可外洩變像的事情,因為「時候還未到」,耶穌仍要工作,如果他太早揭示彌賽亞的身份,那工作便會受到妨礙。我們對人或事情的評價看法,往往需要時間,無法馬上接受,尤其是信心更需要時間來成長。連跟隨耶穌身邊的門徒,都還有人不信,何況是其他人,甚至敵對祂的人。生命的全然委身是需要極大的勇氣與信心,這也是避免彌賽亞狂熱的措施。

v. 10-13(可9:10-13):根據瑪拉基書 4:5-6 說彌賽亞降臨前,先知以利亞將要再現。經過耶穌的解釋,門徒明白了文士所引用的瑪拉基書的預言,所指的是施洗約翰。

2. 芥菜種般的信心 V.14-23(可9:14-32、路9:37-45)

耶穌說:「信心就樣一粒芥菜種子一樣。」指的是一種「具生命力的信心」。耶穌說:只要有這種信心,沒有任何事情是你們不能做的。因為真理就是生命,當你用信心把真理說出來,就能改變人心,改變這個世界!耶穌指出這種全然的信心,若他們要追隨耶穌一同宣揚神國的福音的話,是門徒必需具備的。耶穌在最後一周再次用無花果樹重復教導門徒(太 21:20-22),以凸顯這個信心的功課是如此重要。

跪下:原文並非「跪拜」,只是「謙卑求助」的表現而已。

癲癇的病:原文是「月亮病」,因古人以為這種病的發作跟月亮的週期性有關。

悖謬:扭曲、敗壞。意思是故意離開真理。

v19-21耶穌答以「因為門徒的小信」,並說明這類的鬼必須禁食禱告才能趕出來。馬可福音記載當孩子的父親聽見耶穌說:「有信心的人,甚麼事都能。」便立刻大聲喊:「我信,但是我的信心不夠,求你幫助我!」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信心不足的人要學習的功課。芥菜種(見13:31-33)。耶穌以芥菜種作為信心的比喻是要教導門徒信心成長的過程。信心不是突發的,耶穌用三年多得時間帶領門徒,一方面教導他們,另一方面也操練他們服事,但也要等到耶穌復活後,他們才能夠將信心的潛力呈現出來我們也應當挑戰自己的信心要不斷成長,不要只停留在種籽或萌芽的階段。

v. 22-23(可9:30-32節、路9:43-45):馬可和路加都記載門徒不明白耶穌所說的,門徒憂愁卻不敢問這話的意思。這是耶穌第二次預言自己的受難和復活。

3. 繳稅的問題 V.24-27(可 )

耶穌是聖殿主人(上帝)的兒子何必納稅?但是就像祂的受洗一樣,祂為我們做了示範。他們沒有足夠的錢繳稅,於是耶穌要彼得去釣魚,然後從魚口得到這筆錢。祂以繳稅的行動,再次將祂的國度與地上的國度區隔開來,可見信心可以在任何體制或法治之下運行。耶穌利用整個事件引導彼得更加認識祂,耶穌告訴彼得無須因認祂而得罪宗教當局。但是隨後的神蹟,也就是魚口中的一塊錢,再一次證明了耶穌的確是神的兒子。

v. 24-27迦百農(見4:13)。

v24丁稅:源於出埃及記3011-16猶太人的聖殿稅,數目為半個舍客勒或兩塊希臘幣,相當於當時一個工人兩天的收入。每個二十歲以上的猶太男丁都必須付這個稅。聖殿稅可以在逾越節時親自到聖殿繳納,或者事前繳交,若沒付稅,聖殿有權扣押他的財物。巴勒斯坦附近的聖殿稅是在逾越節前一個月開始繳交。西元七十年聖殿被毀之後,羅馬人規定聖殿稅改納給羅馬神廟。

v25-27關稅:按貨物計稅的一種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