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聖經研讀


馬太福音  導論

馬太福音第1章

馬太福音第2章

馬太福音第3章

馬太福音第4章

山上寶訓 1

山上寶訓 2

山上寶訓 3

山上寶訓 4

山上寶訓 5

山上寶訓 6
山上寶訓 7

山上寶訓 8

山上寶訓 9

馬太福音第 8 章

馬太福音第 9 章

馬太福音第10章

馬太福音第11章

馬太福音第12章

馬太福音第13章

馬太福音第14章

馬太福音第15章

馬太福音第16章

馬太福音第17章

馬太福音第18章

馬太福音第19章

馬太福音第20章

馬太福音 21章 I

馬太福音 21章II

馬太福音 22章 I

馬太福音 22章II

馬太福音 23章 I

馬太福音 23章II

馬太福音 24章 I

馬太福音 24章II

馬太福音25章

馬太福音 26章 I

馬太福音 26章II

馬太福音 27章 I

馬太福音27章 II

馬太福音第28章

 施洗約翰

經文 : 馬太福音 第3章   


                                                                 

. 結構:

     分三段 : 1-6 介紹約翰;7-12 指責撒都該和法利賽人;13-17 耶穌洗禮。

. 綱要:

耶穌30(3:23)前之記事,只有路加福音2:39-52有記載。新約偽經有比較多的記載,另外可以參考Jesus Outside the N. T. by Robert E. Van Voorst 

  • v.1  當時 (3:1-2;可1:9 ) 的羅馬皇帝提庇留(Tiberius(主後14-37) 患有精神病,一再迫害基督徒,提庇留在位第15年,那時猶太的其餘地,分別由希律、呂撒聶和腓力一同管轄,該年也是本丟彼拉多 (主後26-37) 執政第4年。耶穌30歲,受了約翰的洗禮,開始出來傳道。彼拉多統治下的治安很差,很不尊重猶太人的宗教。耶穌的傳教期間,是從亞那(Anna)到該亞法(Caiaphas) 任職大祭司時。亞那是該亞法的丈人,兩人任職期間,前後不到四年,期間耶穌的教訓也告完成。

  • v.2-6 悔改的信息。v.3 引自賽 40:3

施洗約翰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的出生(父親撒迦利亞的傳奇 ,見路1:21-2264-65)及其成長(在曠野過著愛色尼人Essene的苦修生活)早已哄動了耶路撒冷和猶太地。他傳講悔改的洗禮。守著苦行主義,身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耶穌稱約翰是那要來的以利亞(cf. 11:14,17:12),更深深感動人心。他講悔改的信息:1)悔改是罪人蒙恩的道路,「天國近了」,人要進入天國必須悔改。2)所謂悔改,不但要悔而且要改,改變思想行為,成為新的人。v.6人們來找約翰,就是因為「承認自己的罪」,希望藉著洗禮得以更新潔淨。

約翰是基督的先鋒(王下 1:8) 要在人心「預備主的道,修直主的路」。約翰與耶穌有諸多類似之處:1) 反對撒都該和法利賽人的行徑(12:34 & 23:33) 2) 傳悔改的信息(3:24:17) 3) 權柄來自天(21:23-32) 4)都被處死(12:1-12)且由學生埋葬(14:12 ;  27:56-57 ;  約19:38-39)

  • v.7 - 10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

法利賽人是指堅持嚴守摩西法律的人,不是黨派或階級;他們是一群具有共同特色的人。「法利賽人」的原意是「分別出來的一群人」,是指從一切的「不潔淨」中分別出來,包括遠離不潔淨的人和事物。他們甚至會將自己與那些不嚴守摩西法律的人分開,劃清界限,以表示自己的聖潔。為了要嚴格遵守摩西法律的規定,在法律中加上了許多附則條款,造成人們很難遵守。因此耶穌責罵他們是「假冒為善」的人(151-9)。而經學教師通常就是指他們。

法利賽人關於「分別」的堅持,則起源於主前近二百年的馬加比時代。當時統治猶太人的西流古王朝極力推行希臘化,包括希臘的文化、宗教和皇帝崇拜等。在這種壓迫下,產生了一種虔誠的「哈西典人」,呼籲大家要拒絕希臘化,把自己從希臘化中分別出來。最後導致了有名的「馬加比革命」,並且在主前164年獲得初步的勝利。此後,部份哈西典人,認為他們已經得到盼望已久的宗教自由,就不再熱心於武力抗爭,專心過著敬虔的生活、禱告和禁食,來等待上帝的拯救。這些從政治舞臺分別出來的人,就是法利賽人。

同樣屬於哈西典人,後來和法利賽人分道揚鑣的是撒都該人。撒都該人具有祭司的身份;他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管理耶路撒冷的聖殿事務。他們以摩西法律為依據,但不相信有死人復活的事蹟,也不相信天使、鬼魂的存在。他們不以有限的宗教自由為滿足,主張繼續以武力爭取政治上的獨立,以保障真正的宗教自由。到了新約的時代,這些對政治權力有高度興趣的撒都該人,很快地和當時的羅馬政府勾結在一起,他們生活奢侈腐敗,成為猶太人中最世俗化、希臘化的人。

施洗約翰看見這兩種人來要求受洗,就指責他們說:「你們這些毒蛇」。按猶太人「毒蛇」就等於是魔鬼、撒但,因為蛇是引誘人犯罪的代表(創313;詩584;賽1429595)。約翰看出來他們並不是真心悔改,而是另有目的。施洗約翰警告他們說時刻已到,就像斧頭已掛在樹根上了,會隨時將腐爛的、不能結果子的樹砍掉。受洗是表明悔改的意念,必須配合實際的行動,才能證明悔改。

  • v.11在這裡約翰提及三種洗禮:水洗是悔改的洗禮;靈洗是指五旬節聖靈的洗禮(2:3);以及火洗。聖經提及火洗只有二處(太3:11,路3:16)語焉不詳。有人認為是指著潔淨的意思,基督的大能潔淨人心。但也有人根據第1012節認為火是焚燒,毀滅的意思,罪人若不悔改,將被毀滅「丟在火裡」。

  • 耶穌受洗 v.13-17v.13 猶太人認為犯罪才需要洗禮(Barclay 自The Gospel of Hebrew p. 42,但ICC, v.1, p. 323及 Luz, v.1, p. 177卻認為出自The Gospel According to the Nazoreans)。在此三位一體首次出現,耶穌受洗,聖神像鴿子降臨,上帝出聲音:這是我愛子。

  1. 嗣子說(adoptionist)Ebionite派,認為耶穌是凡人,受洗時聖靈才被上帝收養成為上帝的嗣子而非親子,非道成肉身。

  2. 幻影說(docetism) 否定基督之人性,認為基督的肉身是靈界的投影,或者說基督的靈是在耶穌這人受洗時臨到他身上,到耶穌死前則離開了他。

  3. 諾斯底(Gnosticism)的希臘文意思就是「知識」,盛行於西元二、三世紀。知識是得救的條件,比信心、行為重要。物質是邪惡的、靈界是善良的。所以他們認為肉身既然屬於物質,則上帝絕不能成為肉身。

v.16 天開(64:1 & 7:56), 鴿子拯救(8:8) v.17 引自詩 2:7 & 42:1。主耶穌從加利利到約但河接受約翰的洗禮。照理說,這是「悔改的洗禮」,上帝的兒子無罪為什麼要接受「悔改的洗禮」?

1)耶穌受洗,為要表明順服上帝的旨意,就是要盡諸般的義,免得叫人被妨礙,約翰因此順服了耶穌的要求。主耶穌謙卑領受,在這裡給我們做榜樣。

2)耶穌受洗是表明新的時代開始,上帝的國度已降臨 。

當主耶穌從水裡上來就看見 (1)天開了。(2)聖靈降臨在祂身上。(3)上帝從天上給祂見證。 乃是宣告耶穌將把上帝的國度引進人間,同時也是聖靈降臨,要彰顯大能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