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再思

經文:箴言 1:8、10:1;以西結書 16:44

5-13-07

SS452(E16,1,2,3), 433(E169), 507(E189)

在台灣我們常常會聽到反對基督教的人說:「信基督教,死無人哭!」意思是基督教徒不拿香祭拜亡靈,所以父母死後就沒有人為他上香致哀哭泣,等於是無後代。真的基督徒死的時候無人哭嗎?其實不是,基督教不僅在十誡教導我們要孝敬父母;新約也一再強調要聽從父母(弗61西320)。不但如此,所謂母親節和父親節都是由教會發起的。會外人對我們的誤解,只是彼此的認識不夠而已。基督徒不僅是有血有淚,最寶貴的是我們在思親的哀傷中,充滿了平安與盼望!比如:我們家在每年的清明,除了在祖墳前做追思禮拜之外,一定重述祖譜,而且特別強調信仰傳承的重要。賴長老的教會史話第200篇提及一個信主家庭的見證集「至於我和我家」,其序云:專集可以見證主怎樣賜下大恩在我們一家,也為了使日後越來越分散的後輩們能夠尋得其「根」,且盼使讀者(包括家屬之外)得著靈裡的造就。可見基督教不但重視孝道,而且藉著信仰讓我們對祖先的「疼」存到永遠。

今天我從三個地方找出三個經節一起來思考母親的愛。我們都知道父母親有生育、養育和教育我們的恩情,但是每個人所接受的和所感受的愛都不同。也些父母可能愛子女,但是不會表達,有些家庭親子關係很親密。但是無論如何相信我們或多或少都能體會母親的愛。根據美國主流教派的調查,青少年認為幫助他們信心成長的首要因素為母親的榜樣;其次為父親的榜樣。以西結書16:44上主說:『有其母必有其女。』意思就是母親的個性、教育方式,對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絕對的影響。若是每位父母能照著聖經的教導來教育孩子,我想孩子的成長一定不會讓父母操心。

其實1:8和6:20這兩節經文是相同的。都是強調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石,父母子女互相信任,孩子才會對人有情感的依附,產生安全感和信任別人。現代的父母由於社會環境、價值觀的影響,盡全力賺錢供應家用,導致親子關係常常以金錢多寡來計算。父母除了養家活口外,其他的功能被刻意忽略了。這種社會價值觀也影響到上帝的子女,基督徒父母也有不少人只負責賺錢,而忽視了與孩子的互動、更遑論宗教教育。聖經的價值觀是建基於教導子女敬畏上帝,聖經指的智慧乃是從上帝而來的智慧,智慧不是知識或技能,智慧是從上帝來的能力,智慧在生活中表現出來,就是懂得如何為人處世,懂得如何處理好工作,家庭和事業的關係;作為妻子和母親,自己的家裡就是第一個宣教之地。假如一個人連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又如何能服務眾人呢﹖我有一對夫婦朋友,很有傳福音的恩賜,有一次一位慕道友告訴我,他們夫婦很熱誠,常常向她傳福音,動員她去教會。有一天她有事到他們家,發現他們與子女的關係形同陌路,這位慕道友很失望地離開,再怎麼鼓勵也不願去教會。像這對夫婦忙着救眾人靈魂,卻顧不得自己的家庭,這不是上帝所喜悅的。這對夫婦受此衝擊開始正視他們夫婦和親子的關係,他們參加夫妻懇談小組,改善夫妻關係,孩子看到父母的轉變也開始軟化,其實青少年可能是世上最不可愛的受造物,但處在這人生的關口,他們需要更多的愛來支撐他們走過這段蛻變的歲月。於是他們改變說話的態度與語氣,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一方面為孩子禱告,並且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他們禱告。有一次孩子夜裡醒來,看到母親正在為他禱告,非常感動,後來就慢慢回到教會。

父母對子女的關懷是不求回報、不計較的,尤其是當自己也成為父母時,更能體會父母的愛對子女的意義。父母的愛是上帝給了人最豐富的恩賜,不僅滋潤了無數的孩童的心,也啟發了做父母的,與子女一起成長,孩子豐富了我們的生命,我們也應該向他們說聲謝謝才對。對於父母,我們是否曾經傷了他們的心?如果有,若還有機會,讓我們放下過去的一切,向父母親說聲:「對不起。」相信每位父母親都會包容接納自己的子女。反之,若父母曾經傷了我們的心,怎麼辦呢?和解必須能從我們開始,千萬不要等到我們想原諒父母的時候,子欲養而親不在。與父母的和解之路,可能是漫長的,一旦我們懂得無條件接受父母,也就等於接納自己,讓愛走入我們的生命。

而在孩子方面要如何孝敬父母?保羅說作兒女的,你們要聽從父母;這是基督徒的本份。保羅說:「要孝敬父母,你就事事亨通,在世上享長壽。這是第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弗6:1)。現代子女面對成長的苦悶、同儕的壓力、和模糊的價值觀,父母必須愛與管教雙管齊下,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與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讓孩子學會成熟負責,全家也會因而有更親密的關係。如果有親密關係,孩子長大自然孝順父母。其實話說回來對父母盡孝也是學習來的,子女可以從父母身上獲得孝的示範。過去,我們如何對待父母,在孩子們的記憶戶頭裡存入多少的存款,在我們的晚年都會慢慢兌現的。從事監獄佈道的黃明鎮牧師提到能夠去愛和被愛,是人內心最大的滿足。據他觀察大部分的重刑犯在成長過程很少有被抱過或有被愛的感覺!家庭是人一生初始化教育的開始,對於人有非常顯著的影響。當然宗教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猶太人之所以這麼優秀就是雖然他們亡國,但是不曾放棄他們的宗教教育。所以我們教會的責任也很重要,在此也要感謝主日學老師用心的教導,培養孩子有一顆感恩的心,教導他們學習聖經、母語和獻詩,讓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來敬拜上帝。

這期公報(CHURCH BULLETIN)記載彰化縣二林喜樂保育院創辦人瑪喜樂(Joyce Meredith McMilliam)的故事,她是加州人,生於1914年,加州柏克萊大學護理系肄業,因在美遇見謝緯牧師,受其感召於1960年及1964年兩度來台,為台灣的身心障礙者,勞心勞力長達46年。2007年4月26日在台去世,享年93歲。瑪喜樂在二林地區被稱為美國媽祖,二林國小校長感念她的義行,要求全校師生熟讀教科書上阿嬤大愛的故事,曉諭二林人一定要記得阿嬤對台灣人的恩情。保育院院長莊孝盛牧師表示,阿嬤雖身為護士,但長年以其生命影響生命,與上帝同工,其作為無異於宣教士。其一生拯救無數小兒麻痺和身心障礙的孩子,其生命如一粒麥子,破碎自己讓無數的身心障礙者的生命得以重生。伊甸派駐馬來西亞宣教師沈秋香專程回國奔喪表示,她是雲林人,她不幸患了小兒麻痺症,從此就在地上爬、用手走路,被醫生判斷活不過30歲。10歲時被送到屏東基督教醫院後來轉介至保育院,在阿嬤細心照顧下就學、就醫。她受阿嬤感召,隨夫學習阿嬤的精神,在馬來西亞開拓喜樂伊甸基金會,現在東南亞拓展五個據點。瑪喜樂就是我們在主裡的母親、阿嬤,在主裡我們是一家親,教會的年長者,就是我們屬靈的長輩和親人,我們要時時關心他們,而教會的長輩也不需內咎,覺得給年輕人添麻煩,有你們過去的付出,才有今天教會的茁壯,請你們安心享福,因為我們都是你們的子女。願每個人都能好好珍惜這份在基督裡的愛,也為賞賜愛給人的上帝獻上感謝。

 

勸告年輕人

1:8 年輕人哪,要聽從你父親的訓誨,不可忘記你母親的教導。

所羅門的箴言

10:1 以下是所羅門的箴言: 明智的兒子使父親得意;愚蠢的兒子使母親憂慮。

有其母必有其女

16:44 上主說:「耶路撒冷啊,人家要用這句俗語指著你說:『有其母必有其女。』